如何帮助孩子
克服自私、自大的心态?http://storage.msn.com/x1pIuxx1VYmtQtN0XzG83IKmaol_vp6013_iJp3ZHGYuF_6JZPDZURooXWDtp7xO1__lL2gLNYgJVqf0Av2JKBRht8sTUbk5utLQ_1_yrgRbBKJL4mW8IRT2MiOm5Y20yP7vdZXkpepxks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私、自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跟孩子的生活环境,跟我们家长对待独生子女的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家里,孩子被视为掌上明珠,全家人向众星捧月一样宠着孩子。好玩的东西是孩子一个人的,好吃的东西也是孩子一个人的。对孩子而言,这种泛滥的爱心让他们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由此诞生了。可一旦进入幼儿园、学校甚至社会,小皇帝、小公主们相互遭遇的时候,又应该谁来让谁呢?在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孩子这一问题的突出性。那么,究竟如何帮助孩子纠正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味挫折
现在的独生子女应该是在顺风顺水中成长的。苦都没有机会吃,就更不要说受罪了。可是,顺境好过,逆境难熬。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能幸运的永远身处顺境。而顺惯了的孩子,稍微有点挫折就受不了。所以,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感,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目的是要用事实告诉孩子,失败和挫折是经常都可能遇到的,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失败和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也许,经过了失败和挫折的成功更能让人对自己信心满满。
淼儿就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她比较聪明,对老师所教的东西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深得老师的喜欢和赞赏。当时,淼儿只有二岁,所以,对于她本身的一些弱项,比如吃饭不乖,自理能力差等,老师也就包容了。自己吃饭不乖,老师就喂;自己不愿意干的事,老师也帮着干。一年以后,当我们将淼儿从婆婆家小区的幼儿园转到重庆市一家一流幼儿园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淼儿极不习惯没有老师帮助的幼儿园生活。而且,这个时候,小家伙听到的赞扬声也稀疏多了。时常,还会因为吃饭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特别是对班主任老师,淼儿明确表示不喜欢。原因是老师爱批评她。都说是当局者迷,没这个转换的时候,我们也曾跟着淼儿一起为孩子的天资聪明沾沾自喜呢。直到小家伙出现对新幼儿园的排斥心态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淼儿缺少挫折感,潜意识里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于是,我们一方面开导淼儿,告诉她老师批评她的道理。另一方面,我们及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尽量多地给孩子一些挫折感。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批评,但该表扬的时候也不能吝啬。就这样,淼儿慢慢地适应过来了。受了批评,她会尽力改正。甚至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凡是老师不允许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哪怕小家伙心里很想,她也知道克制自己,决不越“雷池”半步。而且,小家伙现在还真正从心里喜欢上了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呢!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想说明一个问题:没有挫折感的孩子是自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别人的反面意见也是不愿意接受的。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成了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孤芳自赏,自以为是。因此,有意让孩子体味挫折,孩子才会知道应该如何积极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二)学会分享
分享是什么?那是一种爱心,一种美德。可是,很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不懂得或者不愿意这样做。原因何在呢?始作俑者还是家长自己。不是吗?如果,真是有什么数量有限的稀罕东西,做家长的还不是紧了自己,一心为着孩子。可是,爸爸、妈妈这种行为本身却让孩子产生了一个误会,家里的好东西都应该唯我独享。其实,不管你有多爱孩子,孩子手里的东西,你都让他分你一份吧,这并不是做家长的要与孩子争什么,而是要让孩子从小明白,分享是一种美德,与人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如此,孩子才不会任何事情只管考虑自己,而不顾别人。
我们一直认为《幼儿画报》是一本不错的儿童杂志。每年,杂志社都会将某一期多送一份给读者,并在杂志中提醒阅读《幼儿画报》的小朋友将这多出的一本《幼儿画报》送给自己的小伙伴。不可否认,杂志社的这种做法很高明,对扩大自己的读者群肯定有好处。但同时,又提供给小朋友一个与人分享的机会,这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开始的时候,淼儿也是不愿意将这多出的一本杂志送人,几经开导也没有结果。后来,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生日蛋糕送到幼儿园里与同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次数多了,淼儿的感受也深了。可由于淼儿的生日刚好在暑假期间,所以我们也一直没有机会将蛋糕送到幼儿园。淼儿不服气了,这次开学的时候,小家伙专门向我们提出要在幼儿园补过生日,并与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日蛋糕。这也算是进步吧!小家伙从只分享别人的快乐转变到自愿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一起分享了。对此,我们欣然答应并兑现。那天,淼儿真是高兴极了,小朋友分享了她的蛋糕,而她,也收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生日祝福。不过,在主动与人分享方面,淼儿现在依然表现不是很好。对于这个问题,她总是一阵一阵的。一会儿要主动将啪啪圈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一会儿,即便是我们要求,她也不肯将自己一些多余的小玩意儿送给小朋友。看来,对于淼儿,想要分享,但又不舍付出,小家伙也处在矛盾交织中呢!
(三)懂得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能多半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讲过。可现实生活中,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有多少孩子践行过这种“让梨”呢?当然不能怪孩子,家长连机会都不提供,孩子如何去实践?其实,对于小孩子而言,做这方面的引导是很简单的事,孩子也比较容易养成习惯。比如: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您应该教孩子先将好吃的让给家里的长辈和比自己小的人。记住,孩子给您的东西一定要真吃,不能只做样子。不然,孩子一旦发现您每次都不会真吃,以后,他虽然乐意将手里的东西给您,但他会认为是在玩游戏、在作秀,而并不当真。这样,孩子也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懂得礼让。而且,对于孩子的这种礼让行为,做家长的千万别忘了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孩子的下一次行为致关重要。孩子玩具的时候,您也可以要求他先拿给您玩,一方面可以教孩子如何玩。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礼让。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自然他就会主动在公共场所礼让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以及怀着小宝宝的阿姨。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需在后天来点滴培养。可能这一过程会漫长一些,但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做家长的还怕麻烦和不能坚持吗?
(四)感受与人相处的快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没有任何人能独立于这个联系紧密的世界之外。从小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将来适应社会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自私、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处处碰壁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调整、纠正孩子的性格,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大的毛病,甚至学会吃必要的亏。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融入集体之中,真正体味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而不是成天一个人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以上只是我们自己总结的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整。因为在这方面,我们也正实践着。但我们认为孩子能正确面对挫折,知道分享,懂得礼让,并善于与人相处,这是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的“培训”。父母作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培训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月光宝盒》其他相关文章:
如何对待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虚拟的游戏里开发孩子的想像力
带着宝宝一起去旅游
写给准妈妈
上幼儿园,您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