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前海英诺张春晖
前海英诺张春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4,179
  • 关注人气: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什么?

(2012-11-15 11:22:36)
标签: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

it

智能分类算法将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核心,它就是“大脑”,甚至,我们应该给它“灵魂”?!@雷锋网 我看了网上对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报道,特别是腾讯那篇“独家: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初体验”,觉得还是没说到点上。 最近老出差,一直没时间静下来写篇评论。还是动手写写自己的看法吧。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什么?

上次@松禾资本罗飞 把文章转给我,我顺手回了说美国城市运营50年,中国100年,呵,说狠了,道歉,实际上美国可能10年就可以,但我还是坚持中国需要100年,嘿。


我们在诸多科幻片中都看到过无人驾驶汽车,比如史泰龙的《越空狂龙》、施瓦辛格的《第六日》电影中对无人驾驶汽车有更多的镜头。科技的发展与结晶使无人汽车以更快的速度接近当今社会,就电动车技术本身而言,这个已经没什么门槛了,电池技术、电机、控制系统等,都已经很成熟,电池技术也不断的在提升,但目前已经开始普遍商用。GPS就更没啥门槛了,定位、地图,当然也还存在GPS把你直接导到海里的事,呵。

它关键的两点在于:

传感装置

摄像头、激光、红外等,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感官”,路上所有的一切,有机的,无机的,静止的,变化的,规距的,突发的,全靠它们感应下来。实际上这一部份都还不是最关键的,我看“体验报告”中提到的那些对激光测距等的描述与推崇,只能证明体验者是个外行。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什么?

智能分类算法

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分类算法,这才是最核心的。上述“1”全是感官,而这个分类算法就是“大脑”,目前计算能力已经不成问题,而算些啥都是问题,Google到底走到什么程度?那么多的信息进来,比如行人横穿马路,他是有序过马路,还是在马路上发神经来回走动,你是停车避让还是绕行还是…分类算法将决定无人驾驶汽车的竞争力。很多人会讲这也不是问题啊,你看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都上路了呀,嘿嘿,我认为目前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压力不大,那是在美国,你让它拿到中国来试试,看着吧,一起步就被撞到沟里去了。美国的马路和行车是啥习惯?中国是啥习惯?在中国人没有理解与自觉遵守Stop Sign之前Google或任何无人驾驶汽车想在中国上路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要知道,那是自由汽车,不是有物理限制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飞机的无人驾驶早就实用了,自由上路的汽车,那可比轨道交通、飞机高科技多了,嘿嘿。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什么?

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第一步需要收集的是马路上所有的元素,包括路、景、交通控制、位置,以及人和动物等等,当感应到这些元素存在、出现时,传感给“大脑”,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建模”,让“大脑”来判断应该如何处理?


目前的“大脑”计算能力是不成问题的,学习方法(算法)却还没有突破,智能机器人有两个里程碑,一是“学习方法”的奠定,就象人类一样从婴儿开始到大人,它的学习方法是如何形成、运作、自我提升的。另一个里程碑就是“灵魂”!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什么?

当机器人具备与人一样的学习能力时,我们是否需要赋于它“灵魂”?或者说它自己会产生“灵魂”?这在威尔·史密斯的《iRobot》已经有深刻思考(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部片)!


开玩笑的例子是,Google目前的算法是建立在行人规矩车也规矩的基础上的,例如Google汽车测到有行人准备过马路,它就会提前停车等行人过去,判断另外要过马路的行人还有距离,它就起步继续前行,一切都很顺利。但如果在中国,下马路的人过去了,车测到远距离的人以百米冲刺速度向人行道方向冲,你是继续等待,还是起步?你判断要等待,这人突然又不跑了,你是要起步?还是等待?你判断可以起步,突然这人更快的跑起来,你如何判断?我想,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这时肯定就冒烟爆炸自杀了,它实在受不了中国人的交通习惯……美国的交通环境实在是太好了,相比中国,那真不是一般的好,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如果没来中国做测试,压根就没资格谈商用上路,或永远只能在欧美国家上路!


罗索的结果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是智能分类算法,谁在这个领域有突破,谁就是产业链的最大收获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