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重在探索,没有现成答案

(2013-09-11 10:03:58)
标签:

教育

子女

学生

成功

探索

校园

http://s2/mw690/55c7e4f8gx6CyUE9csxd1&690

    虽然我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师和家长,既没有培养出什么栋梁之才,也未能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在教育领域内毕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以至时常有些同行或父母向我询问教育学生和管理孩子的良策,说实话,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出些许的建议,却送不出什么包治百病的“方子”让他们一用就灵,结果往往是他们并不满意和我也很自责。但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教育确实有其特殊之处,即培养人的活动永远只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鲜有一劳永逸的现成答案。

    前期,有同学和我交流,说他为孩子的学习已经竭尽所能,除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读,有时还要亲自披挂上阵为孩子讲解问题,至于送孩子四处学习而接送更是规定动作,但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却始终不能让他满意, 于是,他烦恼、郁闷更着急。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以及从教师的立场出发,我无法给出“灵丹妙药”让他脱困,也不能拿其他孩子成功经验去敷衍了之,只能提供如下忠告:一是慎用自己的预期替代孩子的成长目标;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主动起来和更具责任感;三是指导孩子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平心而论,这些所谓的忠告既原则又抽象,根本不是什么立马就可以操作的“管卡压”之类现成答案,但对于他来说,只能依此去结合孩子的特点进行探索,找到适合孩子特点的具体操作手段。

    其实,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父母来说,市面上可以读到的教育类书籍名目繁多,电视、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能够听到的此类讲座亦不胜枚举,它们对于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和家长教育子女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和借鉴。但必须提醒的是,这些经验和方法或许具有普适性却很难考虑个体差异性,哪怕是最科学的教育规律解读起来可谓句句在理,怎么应用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之中或具体的受教育个体身上,却并非易事。依愚之见,成功的教师和父母可贵之处,便在于从不妄想能够得到现成答案,而是依据教育规律并立足于学生或孩子的个性发展特点,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所以,他们常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旁人拿来就用却难以收到原样的效果。

    王晓春曾说“惟有探究,才有教育”,意在提醒我们,受教育个体总是存在着差异性,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甚至将来更不会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现成答案,让教师或家长既省心又省力,果真如此,教师和父母便成了天底下最容易扮演的角色,事实却不是这样。况且,我们的孩子尚且知道在自己的学习中,不仅要清楚“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更得掌握“怎么做”,那么,无论父母还是我们的老师,请务必牢记:面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千万不要迷信有什么现成答案,只有教育规律可以遵循,一切皆须沉下身子去探索,找到最适合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才有可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