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2016-01-12 07:16:52)
标签:

宗教

旅游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始建于1875年的铁岭天主教堂160110
天主教传入辽北的时间是从伪《满洲帝国天主教教务年鉴》记载:“1814年,由加拿大人丁振铎在昌图建堂立会。”算起的。而外国传教士来到铁岭传教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年后,铁岭城相继出现了两座教堂,一座在铁岭城的南关,是英国人建的基督教堂,另一座是由法国巴黎外方传道会投资在东关建成的天主教堂。据《铁岭县志》记,天主教主持教务活动的传教士“称司铎,尊之曰神甫。土人称之曰老教,盖指其先于基督教也。”教堂位于龙首山西侧山脚下,  日本1915年的《铁岭军政史》介绍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教会购得慈清寺及赵姓所有地各一合为一院,光绪二十九年又购得李姓地,庚子之乱(义和团运动)后又对其加以修缮。教会共有洋房十间、支那式瓦房三十间、平房五间、洋式会堂一座,还有其它新旧草房四十五间,现在由法国宣教师梁亨利(梁亨利,一八六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的一个贵族家庭,法学博士,一八九0年入巴黎外方传教会,同年八月十五日启程来华,加入满洲教区。) 及清国人高明达居住管理。《铁岭县志》中也说到:“清光绪二十一年法人梁神甫建天主教堂于邑之龙首山西坡其地基系买赵李二姓周围院墙各四十丈并购有院东闲地三十亩院内房舍二十六年被毁于火二十八年重修有楼七楹为礼拜所”新建的这座法国哥特式的洋式教堂规模气派宏伟,长31。8米,宽15。3米,其面积为486。5平方米,为辽北各教堂之首。站在龙首山上俯瞰铁岭古城,第一眼就能看到它鹤立鸡群。教堂座东朝西,青砖砌就,教堂上有一座钟楼,尖楼顶上矗立着高大的十字架。教会的房间还包括司铎(神父)住宅、修女院、杂役人员住房、收容所、医院、库房等等,整个教堂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当时有一到两位法国传教士常住在此布教,信徒约2、3百人,随着时间推移,信教的人增加到千人。教会堂内办了“天主教会(罗马教皇)附属学校”,目的是传道教育和普及。设立了“一方孤儿收容所”,收容所专门收留孤儿和收买那些穷苦人家因贫穷而养不起或不愿意养的女孩儿,一个四岁以下的女孩儿他们付钱只有区区小洋二元,这些孩子由三名法国女教师和五名中国女教师负责养育和教育,七岁以后入意大利人办的铁岭天主教会(罗马教皇)附属学校学习,年满十七岁卒业后,教她们学习烹饪和裁剪等技能,“年长出嫁寓慈善之意”(铁岭县志)。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收容所有孤儿一百二十余名。
  解放后,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使铁岭的天主教得到了发展。“文革”开始,铁岭天主教堂的宗教活动被红卫兵的“破四旧”所终止,大堂被砸,钟楼被毁,大钟不知所踪。
  1969年8月,铁岭地区行署利用天主教堂办起了“铁岭地区革命文艺学习班”,后改称“样板戏学习班”。1970年4月,学习班迁出后,在天主教堂内又开办了“地区阶级斗争教育展览”,人称“抗大展览馆”。1971年10月,地区歌舞连(俗称小班,1973年3月改为地区文工团。)迁入天主教堂院内,同一时期,地区公安局警犬队也设于此。
  1979年后,虽然天主教逐渐恢复了活动。但天主教堂院内仍为地区文工团(后改为民间艺术团)占用。记得是在1985年,我和市广播电台的同事曾带着录音设备来这里录制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表演的二人转、拉场戏,在这里待了两天。记忆中当时的院子大门斜对十字路口,门旁有一个小卖部,院墙内,坑洼不平的黄土地,院门两边简陋低矮的平房是演职员工的家属宿舍和团里的用房,院内两层红砖旧楼房是演员的单身宿舍。教堂的大堂已经成了演出排练场,还搭起了戏台,大院里,除了天主教堂过去的门脸外,任何宗教内容的东西都看不到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所有房屋地产归还了教会,市政府还拨款八万
元,将教堂修缮一新,并于1993年11月举行了教堂重修落成典礼。

                                                                                               ——原文地址:铁岭记忆 龙山脚下的天主教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