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保】兴城磨石沟砖塔140322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岁月悠悠的遗存 |
磨石沟砖塔,座落在兴城古城西北的红崖子乡二道边村磨石沟屯西沟山坳里
葫芦岛兴城市有两座古塔,一个是白塔峪塔,一个就是磨石沟塔。
磨石沟砖塔为八角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维修前存高17.23米,台基部分破坏严重,仅存须弥座的上枭及上枋。上枋上承仰莲,仰莲托起塔身,塔身四正面的中部辟有一砖雕门,除北门外,其余三面均为券门(东面维修前残损严重,已无法弄清原始面貌,但根据南、西部形式分析,应为券门),门分两扇,每扇三行四纵十二个门钉,并饰衔环铺首。南面门两旁各立一胁侍,身着宽大长袍,足踏莲墩,两手合十,头部残缺;西面胁侍手置于胸前,双手托供盘,头部残缺;券门上浮雕流苏宝盖。北面塔身亦残损较为严重,但从残存的部位看,北面和南、西、东面不一致,门两侧没有胁侍,并非券门,其原始形制已无法弄清,推测极有可能是方形假门。四隅面中部皆雕砌砖碑,碑首为降龙图案,龟趺座,龟昂首挺胸,虬劲有力。碑顶置一飞天,飞天身体横飞,一手托供盘于头前,东南、西南飞天头朝向南方,东北、西北飞天头朝向北方。中间是方形碑面,其上分别刻有粗体悉昙体(Siddham)梵字真言。真言又称陀罗尼、明、咒、密语,是梵文dharani的音译。《大智度论》卷五载,“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意为保持、护持、坚持之义。大乘佛教将他们的一切,如佛陀的教诲(法),以禅定所发的秘密语(咒)以及坐禅所证悟的诸法实相(空)等都含于护持之中。
东南碑身刻悉昙体梵文为“唵”(OM),唵为六字真言之首,在梵语中通常作为表示肯定的敬语助词,可译作“诚愿如此”,或表示一般的赞同和肯定,也可译作“好吧”或“是”,在密教中,表示吉祥、辟邪等意。依《仁王护国经》卷九记载,唵字即指一切法门,毗卢遮那佛之真身,一切陀罗尼字母等,从此字能生一切如来。诵读此字,“自心本有之佛及一切佛,现在目前,如由春风与春雨而蛰虫破地出现,草木花果开结;一切天龙八部神等闻此音悉皆摄而参集也。”日本僧人空海大师在《秘藏记》中载,唵有归命、供养、三身、惊觉、摄伏等五义。密宗金刚界陀罗尼冠以“唵”字,认为诵持“唵”字,可成就法、报、化三身。(参见石世梁《佛教密宗释论》(二),文载《西藏研究》1988年第4期)
西南碑身刻悉昙体梵文为“缚日罗”(vajra)的前个音节va,“缚日罗”(vajra)意译为“金刚”之意,以前个音节,代表“金刚”整个含义。
西北碑身刻悉昙体梵文为bhra。
东北碑身刻悉昙体梵文为vib。
西北面与东北面悉昙纹只是真言中的一个音节,并无实际意义,四隅面碑文连在一起读似有“归命金刚”之意,体现了此塔为金刚界密宗的佛教内涵。其实,辽代密教强调咒语是佛的真言,因此只要诵持,而不重视解释。辽代道砓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上曰:“咒是诸佛密法,佛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诵持,不须强释。”(《大正藏》第20册,59C)
兴城在唐末时已为契丹控制,辽圣宗在兴城建立严州。“严州太祖平渤海,迁汉户杂居兴州境,圣宗于此建城焉。隶弘义宫,统县一,兴城县”。今兴城县南四城子古城址即是当年严州城。严州,古来一直是辽代通往南京和北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据白塔峪塔地宫石碑题刻以及1956年砖塔附近井中出土的《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塔记》得知,兴城白塔峪塔原名为“空通山悟寄院舍利塔”,属于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始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1092)。觉华岛海云寺,是辽代著名的寺院。许亢宗《奉使行程录》载:“自来州(今绥中)八十里至海云寺”。《读史方舆纪要》载:“觉华岛,在宁远卫东南二十里,有海云、龙宫二寺。”元大德六年《翠峰寺地产记碑》载:“空通山悟寂院,兹寺乃觉花岛海云寺之坟山也,创自辽代”。《辽史.道宗本纪》记载,“海云寺进济民钱千万”。尽管辽代佛教极其兴盛,但关于寺院的记载却极为有限,这些零星的记载,说明觉华岛海云寺在辽代时极为著名显赫。记载于《塔子沟纪略》中出土于朝阳城内的辽重熙十五年(1046年)《定光佛和释迦佛舍利塔碑记》中载觉华岛海云寺业立沙门志全为释迦舍利塔办塔主,亦在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海云寺在辽代中晚期显赫的地位。
磨石沟塔位于兴城正西,距白塔峪塔直线距离十余公里,其距离觉华岛比白塔峪塔还要近十余公里。尽管缺少相关文字记载,但从该塔的建筑形制上看,此塔与白塔峪塔有一脉相承的风格。在塔身的四个隅面均饰以碑形装饰,并以琉璃镜、琉璃瓦装饰塔身塔檐,这在其他地区的辽塔上极为罕见。因此,笔者推测,磨石沟塔极有可能也是辽代觉华岛海云寺的分院舍利塔。
百度来的地址貌似很详尽,实际找起来是件复杂事,在磨石沟和塔沟之间的土路上来来回回跑了两三趟,问了三个当地人,最后得到的位置是沟底一片树林里。
开车沿庄稼地压出的土路进沟,开到不能开时,把车停到田边,徒步往纵深前行,长满茅草的大沟没有人烟,被惊起的山鸡扑拉翅膀的声音让人心里直发紧,走到一道山梁决定登高寻觅,到达半山腰一回头看到它的身影,撒欢地跑下来,绕过一个大湾终于见到了它,袋装的谷底里是它的藏身之所,貌似这里的风很大,不久前维修的塔顶现在又是琉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