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市区南面的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缅马)虽然没有气势宏伟的寺庙建筑,也没有灿烂辉煌的历史遗存,可是每天上午一千多名和尚排队领取布施和集体进餐的壮观场面,确确实实让前来参观的世界各地游客无不为之感叹。
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教义要求寺庙和僧侣应该做到:不为明日食、不具炊、不积薪粮,不囤积资财。这样僧众才能在求法的道路上,少起世俗的财见之惑。因此缅甸寺庙僧人主要靠以托钵乞化为食。
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建立至今有五十多年,从缅甸各地来这里学习的僧人约1500人,是缅甸最大的佛学院,名气很大。佛学院僧众的衣食主要依靠社会施舍解决,由于僧院影响大口碑好,前来布施的企业、家庭、个人很多。布施的办法一般使用资金,再由僧院自行筹办食品或僧衣。
为了不违背小乘佛教关于僧众“托钵乞食”传统,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在每天的中餐时(当地时间上午10:30)将主食、糕点、水果和部分菜肴摆放在餐厅外,由施主向僧众施斋。据说由于施主太多,轮到一次施斋机会往往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小乘佛教教义还认为晨朝是诸天食,日中是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因此比丘、比丘尼日中而食,过午不食。这样可以减少昏沉,无宿食患,得清净心,身心趋于安稳;还提倡慎食,非时不食,不零食,不美食,不贪食,知量而食,不食五辛,不故食肉,恪遵佛制。
遵照教义,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将僧人的吃饭时间分别安排在凌晨4:30和上午10:30。
僧院的主持一定是个思想解放、开明善行、敢为人先的宗教人士,他把午前的僧饭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世界各地游客到佛学院参观、拍照,既宣传、张扬、输出了缅甸佛教,也繁荣了曼德勒旅游市场,使僧院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地扩大。

我在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看到的“千人僧饭”是在雨中进行的。
在滂沱大雨中上千名僧侣排着整齐的队伍,任凭雨滴撒落在光光的头顶上,不加塞、不拥挤、不言笑;发斋的施主不避雨、不打伞、执着专一。这是何等的壮观场面!
“千人僧饭”不是人为摆拍的文化风情,也不是粉饰太平的旅行观光,而是虔诚信仰的人证,是荡涤游人灵魂的心灵鸡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