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普吉岛和攀牙府之间的攀牙湾,以典型的海上喀斯特岩溶地形闻名于世。
攀牙湾中大约有40多个矗立在海中的大型岩溶岛,怪石嶙峋,风景秀丽,被华人称为泰国的“小桂林”。



从普吉岛去攀牙湾有两种走法:
一是从普吉镇坐车过跨海大桥到达攀牙府,然后再选择坐长尾船或快艇游攀牙湾;
二是在普吉岛东北部游船码头乘坐长尾船或快艇直接去攀牙湾。
团队游多选从普吉岛直接乘长尾船游攀牙湾,我们头晚就住在普吉岛东北海边的酒店,到码头也很近。
普吉岛的长尾船是一种古老的船,长尾船又细又长,一艘船只需一个船工,可乘上三十几个人。
长尾船的舵与其他船的结构不同,舵上面连接了一个发动机,船工就是用手掌握这个带有发动机的舵,控制船前进后退与变换方向。




码头上很拥挤,游客排着长队等候上船。
长尾船出海时经过了一段狭窄的航道,两岸全是茂密的树,一棵挨站一棵,根本看不出缝隙。树根露出长长的气根,高度齐刷刷的,大概与大海的潮汐起落有关系。



长尾船驶入大海,水面变宽起来,渐渐地攀牙湾奇形怪状的小岛进入我的视野,沐浴着安达曼海上轻柔的海风,海天一碧,飞艇似鸥。
攀牙湾山峰耸峙,海景如画,风光雄浑壮丽,酷似桂林的山水。极目远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岛屿尽收眼底,有白山峰倾斜地相叠一起,呈倒V字形;有的山壁如削,平滑如镜,俨然一线天;有的像铁钉一样插在海底,狼牙棒似的头大后细的山峰,傲然兀立于壮阔的海上,直指云天,气势昂扬……







中午前,我们乘坐的长尾船驶入攀牙岛(旗岛),这是一个建在木桩上的小渔村。岛上的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华人称这个岛为“回教村”。


(点击看大图)
旗岛是攀牙湾较大且建有旅游接待设施的岛子,200年前马来人、黎族人聚居于此地,因为信仰伊斯兰教成为回教村。紧靠悬崖有座很小的清真寺。
渔村的房屋在海湾里面依山而建,根基立于海水中,由于有山遮挡,在2004年的海啸中躲过一劫,但山的另一面的房舍全都遭受灭顶之灾。




(点击看大图)
海边上的旅游接待设施建筑都是用水泥立柱(或木柱)在浅海上支撑修建起来的,地面纯然是木质地板,走在上面,还微微觉得有些轻晃,整个建筑显得清爽洁净,颇具特色。
这里只有清真餐厅,管理人员和服务员一色的穆斯林。
旅游团队一般中午都会到回教村用餐,团队扎堆这儿有点人满为患。因为是清真餐馆,晕菜都是海上的鱼、虾之类的菜品,那个清蒸螃蟹啊,红得有点怕人,多数人不敢动口。





下午继续乘长尾船游占士邦岛(007岛)和割喉岛。
割喉岛因一部在此地拍摄的电影《割喉岛》而得名,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水上活动设施使它成为泰国普吉旅游的特色景点之一。
游割喉岛需要换乘小橡皮舟,乘坐两人加一名船工,每船需另付给船工小费100泰铢。



“割喉”,就听这个岛的名字就挺吓人!据说很多年以前,这里确实有海盗活动,他们将抢劫来的财物藏在这里的洞窟里。《割喉岛》就是一部描写海盗的影片。
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岛屿,拳石乱矗,怪洞暗伏,山势嶙峋,石窍玲珑。
这是喀斯特地形所剔。原来封闭或半封闭的石灰岩洞穴,被海水冲刷,雨水浸渍,久而久之,洞窟两边坍塌,形成了贯穿的岩洞。 随潮涨潮落,海水的侵蚀,洞便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上部的钟乳石仍年复一年地以纳米级数生长,而下面的石笋早已被海水吞蚀殆尽。




(点击看大图)
唉呀,图片太多了,就留着下篇介绍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