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年波也则
年波也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794
  • 关注人气:1,8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2010-11-13 12:15:07)
标签:

重庆

江津

中山古镇

旅游

摄影

年波也则博客

分类: 巴蜀情怀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镇历史悠久,据江津文物保护点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古镇可考历史有853年。中山镇又被称作龙洞场,据说站在高处观看,老街后面的山形和笋溪河合起来活像一条飞腾的巨龙。  

   老街是中山古镇历史文化的象征,当地人称三合老街,整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延伸,共分八个节段: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有铺面453间,全长1586米,现保存完好的铺面有307间,长1132米。

   整条老街以青石版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3-5米不等,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利用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河岸树木桩采用吊角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古镇老街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据说被考察的民居的建筑专家赞誉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老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贸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光绪25年的“禁卖发水米”,光绪13年的“木帮公罚”等碑刻榜文可证明当时每次赶场都集中万人以上,可以想象其当时的繁荣。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古镇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槽房、剃头铺、锅铧厂、打铁铺、针绣房等传统作坊,河水豆花、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等传统小吃对游客很有吸引力,就是遍及老街的算命先生也有独特的地方味。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在重庆的古镇里,中山古镇相对比较偏远,政府投资很少,也没有商家来“开发”与“包装”。这些反而成就了中山,使古镇还能保持原貌,给人的印象是原汁原味的古老,未加修琢的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中山古镇行_原汁原味的古老与沧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