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欧杂记(38) 阳光下的风车村

(2008-09-15 14:26:42)
标签:

旅游

杂谈

休闲

退休生活

荷兰

阿姆斯特丹

风车

木屐

奶酪

分类: 地球村庄

            2008.5.7 星期三 (晴)  阿姆斯特丹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穿着哒哒着响的木鞋,走在郁金香盛开的原野上,风车在春暮时节的清风中旋转--这也许就是一幅伦勃朗或者梵高撼动心灵的绘画。

    木鞋、郁金香、奶酪和风车,被称为荷兰“四宝”。

    吃过早餐,在金色的阳光陪伴下坐车去参观扎达姆风车村。旅行车奔走在阿姆斯特丹郊区平坦而近乎沼泽的田野上,在微风吹拂下徐徐转动的风车不时扑面而来。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在风车村门外,看到这两幅作品,真看不出是表现的什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弄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侧过头来一看,美丽的原野中镶嵌着几架造型别致的风车,这就是我们即将参观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风车村内小湖旁,一片片草场,放牧着牲畜,点缀着一幢幢乡村别墅,很有特色,游客可以自由参观。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我们先参观木鞋作坊,这里的木鞋生产、销售一条龙。一排大房子里一端是厂房,另一端是商店。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作坊前的空地上,摆放了一只木鞋模型。模型很大,里面可以睡下一个人。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作为“国宝”之一的木鞋是从法国传到荷兰的,已有800年历史。经过不断的改进,现在的木鞋具有独特的荷兰特色,有保暖、防湿、防汗的作用。成了荷兰人在低洼潮湿的条件下下地干活、庭院劳作的必需品。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一位年轻人边演示边讲解木鞋加工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是半机械半手工的,一砣黄杨木在小伙子的熟练操作下,一会就变成了鞋胚。木鞋的生产大致分为锯木、制胚、烘干、细加工和上色等过程。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在荷兰乡村,还保留用手工制作木鞋,据说男女订亲时,男方要亲手制成一双精致的木鞋送女方作订亲的信物。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在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木鞋,看得人眼花缭乱。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这排房子是一家生产奶酪的作坊,在导游带领下,进去看了看,尝了一下新鲜奶酪。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奶酪是荷兰的瑰宝,从公元9世纪就开始批量生产。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这是黄波奶酪,占荷兰奶酪一半以上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荷兰有着发达的养牛业,为奶酪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奶源。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荷斯坦奶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牛品种,世界各地优良奶牛品种(包括“黑白花”)的育成,都引进了荷斯坦种牛的血脉。可以说这是荷兰对人类的贡献。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为了子孙后代,荷兰人宁肯到河里住船房,而绝不去占用宝贵的草地资源。比起荷兰人来,我们也许会感到汗颜!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走过这片草地可以近距离看到风车了。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根据记载,荷兰人是公元1229年有了第一台风车,这距中国人使用风车作动力至少晚了1000年。荷兰人最初把风车用来磨粉,后来被广泛地用作排出沼泽地洼地带的积水,同时还用于锯木、榨油、造纸、制盐等的动力。到18世纪末,全荷兰拥有风车12000台。但在工业革命后,随着蒸气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使用,风车动力逐渐被其它动力所取代。现在荷兰还剩风车970台,其中只有约300台仍被作为动力使用,其余的风车成了历史古迹供游人参观, 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吸、排水风车系统在1997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我深信,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突出,风力作一种新能源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古老的风车在注入现代文明的符号后,终将重振雄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旅欧杂记(38) <wbr>阳光下的风车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