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08高考无“状元”
(2008-06-25 00:11:25)
标签:
高考状元江苏08新高考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年年高考。年年查分。年年找“状元”。
在2008江苏新高考框架里,还能找到往年那样的“状元”吗?我严重质疑。
从考生高考成绩表述形式看,有原始分、奖励分、照顾分、总分、特征分、附加分、投档分,每加入一个参数,就可能形成一个“状元”;
从选科倾向看,有以历史为主导的文科考生、以物理为主导的理科考生,这样就有文、理科状元;从选科等级看,有6A的、还有6A中含1个A+或者2个A+的,不同的等级“带入”总分,会有多少位“状元”?
还有,文科中历史/地理的最高分如果是“状元”,那么他(她)和历史/政治组合的最高分考生怎么比较?理科也会因为不同的选科组合出现不同的最高分,如果强调公平竞争,似乎应该算出各学科各种组合的“状元”。
若细分下去,好像还有“裸分状元”、“单科状元”、“语数外3科状元”……够了,再这样玩下去,就流于娱乐了。
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把所谓“状元”当作娱乐,而是奉为瑰宝。我本人非常欣赏那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衷心地祝贺他们获得了这一场考试的完美结局,也非常愿意和他们的家长、老师、校长分享其高考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但我就是不认可把他(她)当作是高考“状元”、尤其是不认可把这些在一次考试中成形的“状元”捧入云端里,作为现在学生的楷模。
其实,“状元”是自科举制度产生以来就深蕴在国人心中和文化意识里的一种情结,它原本应该随着科举制的终结而寿终正寝,但是却恰恰在长期以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氛围里找到了时代共鸣。而高考,客观上为陈旧的“状元”称号和“状元”荣誉感提供了适合的气候、土壤和温床。于是,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1904年)之后,当代“状元”却年复一年,层出不穷。
江苏已经进入08新高考时代,尽管人们对这个新模式还有很多议论,但是它与新课改配套的素质教育导向是明确的。新高考模式的双重录取标准和多元评价体系决定了2008年江苏只有优异考生而没有高考“状元”。
前一篇:侠说
后一篇:达到资格线考生如何选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