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英语学习儿童心理成长 |
分类: 教育心理 |
很多优秀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托福成绩极好,到了英语国家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既听不懂别人的意思,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学英文的时候,没有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学习和掌握,而是把它当作一门功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考出高分,而不是如何去应用它。
应用需要情境,而我们又是英语是非母语的国家,就算暂时能造一个小情境,难营造大情境。所以,不少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情绪,会说:我们每天讲的是中文,干嘛要学英文嘛。没有需求,难有动力,没有动力,哪来激情,没有激情,学习自然成为痛苦的事情。
为人父母可以做的,不是给她找补习班,请家教,而是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触发他学习的动力。传达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开启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借此可以创造更精彩的人生。
我每年带10-18岁的孩子去美国进行夏令营,出行前,很多家长都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我的回答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由于此行能令孩子感受到英文不好的难受,感受到发达国家的优异,我希望的是,这份难受和憧憬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希望学好英文的种子,希望自己将来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搏击的种子。回来后,还真有家长打来电话告之,孩子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之后,所发生的神奇的变化。比如:主动要求父母给他请英文家教了,比如:主动学习英文了,英文成绩提高了。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必须是他自己要的,自己愿意去开发的,谁都强迫不来。
现在父母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北京、西安、杭州不是不可以去,但是,毕竟文化同宗同源,孩子所受到的刺激不大,获得的自然就少。既然都是花钱,我主张带孩子到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国家走走,比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更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可,甚至越南、柬埔寨也行,前提是经济上量体裁衣。去新加坡和去北京花的钱其实没什么差别,但是,其中的过程,一则能让孩子亲身体会到语言学习的重要,二则,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方式不同,结果不同,由此获得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果相邀为伴自助游,带着孩子一起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能够花更少的钱,学到更多的东西,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效果更棒。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你会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比成人强,你会惊叹孩子的表现,认识到孩子有太多的潜力有待开发。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还小。可是,再大一点,你会说要考初中啦,那个重要;再大一点,要考高中啦,那个更重要;再大一点,要考大学啦,那个更更重要。时间就这么流逝,孩子的视野越来越低。没有高度,难有广度和深度。英文作为目前世界的强势语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果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必要学好英文。
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英文,也不是为了将来要到英语国家学习和生活才学英文。带一本英文书上路,用心灵走世界,用国际人的标准和要求铸造自我,是未来发展的需要。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越早感受到这份需要越好,孩子越早能象说汉语一样说英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