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泡鱼儿
泡鱼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4,613
  • 关注人气:18,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2010-03-29 17:36:08)
标签:

老街

太平街

老河口

人文

汉江

李宗仁

抗战

纪实

摄影

泡鱼儿的博客

旅游

分类: 鱼の影像志—我的摄影作品

一个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而只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才能够凝固成一个城市的灵魂。
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去寻找那些日渐消失的老街老巷……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是老河口的灵魂!”同行的老河口影友林枫说。3月26日,应老河口影友相邀参加第十二届梨花节,晚饭前去闻名已久的太平老街去转了一圈。因为时间太短,只拍了一点皮毛——这是一条值得深入去拍的老街。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位于老河口市区的西北部,东接两仪街,南邻乐盛街,西北紧靠汉江太平街码头。路呈东西向,全长196米,宽6.6米,占地面积21400平方米。有资料讲太平街形成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2年),民国初年又陆续有所增修。光绪十年刊印的《光化县志》则指出该街的形成要远远早于道光年间。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老街的东西两端各设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太平池,主要是用于消防。据老街上的老人讲,太平池始建于光绪中期,由当时的堡垣局修建,老河口全镇上下修此类太平池达三十余个。太平池四周由青石条砌就,内筑青砖,用于蓄水,每季度换水一次,上盖有两三寸厚的木板,木板顶部装有铁环,便于应急拉开取水。后人认为这条街是因有了上下两个太平池而取名叫太平街。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街道两侧的房屋大都是是砖木构架。放眼街道两边,黑铺门板,粉墙黛瓦的民房大多还是明清时的风格。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建筑风格采用了南方的徽派风格。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到了民国时期,部分门面的装饰开始出现欧式西洋格调。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高大的木板门与马头墙,马头墙上的屋檐痕迹清晰可见。每间房屋的风火墙都是大同小异,尖檐微翘,主要是用来抵御火灾的。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门板一色地刷有黑漆,并用铁皮包裹。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各商行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一样的,一般都是前店后宅两层阁楼式的建筑。现存的建筑保存较好,马头墙错落有致。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走进门太平街45号之后,里面有五进院落,这里就是天生杂货行了,它一直通往乐盛街。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四合院既紧密相连,又自成一体。四周是厢房,上边是楼房,粉墙黛瓦,四水归堂。下有渗坑,排水通畅。黑瓦中间有玻璃亮瓦,朱栏走道,窗阔明亮。中梁穿枋,雕刻有缠枝花纹,枋头还雕有吉祥如意、祈福安康的团形图案。有的山货行专门辟有客商洽谈的过厅,木格屏风列于后,八仙圆桌置于前,太师雕花靠背椅分列左右,山水字画分挂两壁,给客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又体现了一种既商又儒的文化礼仪氛围。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沿街南北两侧共有38家店行,以山杂货行和船行为主,就像现在的专卖店一样,满街都是卖山货的,商号挨着商号。隆兴、万昌、义诚、同顺等较有名气的商行就开在这里。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这条百年老街之所以兴盛不衰,主要体现在各帮商人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上。各商行之间,商行和各地的客商之间,上交上海、汉口的富商巨贾,下到山乡集镇的杂货散客,公平买卖,不欺不诈,有钱交钱,没钱交言,一诺千金,驷马难追。生意人深深懂得一个“诚信能招回头客,欺诈本是小人心”的道理。每到秋季,是山杂货出山上船的大忙季节,各商行设在汉中、安康、白河等地的分号门前,各类山货堆积如山。桐油、生漆、龙须草集结运走,过秤打包谈运输,一句话,一笔帐,用山货行掌柜们常说的一句话:“黑眼珠子白银子,看时须不差分毫子。”往来千笔账,不欠一份情。正是这“诚信是金”的经营方略,才成就了太平街乃至“小汉口”的百年繁华。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老街上的大部分商号多是豫东豫西人。在与老人们讲话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带有浓重的河南口音。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走地这条街上,随处都能看到历史的痕迹。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老街上的孩子。看我们在拍照片,一路叽叽喳喳地跟着我们跑。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从太平街45号进门,穿过五道天井,出门就是乐盛街。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老街的路面,早年是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道路正中为排水沟,可直通汉水。排水沟上覆盖每块约两尺宽、三四尺长的厚青石条。太平街鼎盛时,四方客商川流不息,车马熙攘,带有铁箍的独轮大把车长期碾压,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道道不规则的石槽。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独具特色的门洞。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在历史上,太平街有过三个旺盛期。第一个旺盛期是在清康、雍、乾时期。其时,八帮船只在此沿江停靠,上上下下多达六七千艘,桅杆如林,张帆如云,各帮纤夫号子,或低沉吟哦,或洪亮震耳。入夜,船家灯火似星星铺撒江面,和岸上的万家灯火联成一片,相映生辉。清晨起锚,号子一声,惊飞芦苇丛中野鸭水鸟,穿梭船只,艄公隔水相互问候,借风扬帆,百舸欲遮半江面。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第二个旺盛期是清末民初时。太平街由过去的中转枢纽之地向加工制作之地转变。加工黑木耳,熏蒸白木耳,石包制中药材,制作腌酱菜,棉花粗加工等等,各商号由行商变坐商,由坐商扩展设分号,一条汉水通南北,流的是黄金和白银。当时流传的一句话叫“装不完的老河口,撑不死的大汉口”,足见此地的繁荣景象。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第三个旺盛期是上世纪30年代。1935年,汉水暴涨,太平街由于地势较高,没有被淹渍。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对于国民党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进行密集的飞机轰炸,店铺林立的太平街只伤了一点皮毛。在战区南北两个集团军的护卫下,汉水运输成了一条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的生命通道。太平街因而保持着不因战乱而衰败的势头。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是老河口的一个街区,它的兴盛也为老河口带来了繁荣。抗战期间,老河口的人口达到了十七八万。上街赶集的农民说,过了五里坡,看得到老河口的金银窝。这金窝是谭家街,银窝指的就是太平街。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太平街曾有著名的十三行。这十三行是13家以经营山杂货为主的商号,其老板多是河南人。在商海搏杀多年,凭着能吃苦,讲诚信,善经营的本领,通过两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在老河口立稳了脚根。其中不乏佼佼者,如既是商行、又是船行的“同兴福”商号;如富甲一方的“信昌茂”钢铁号;如有五进院落直通罗盛街的“天生杂货行”。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昔日繁华已不在,今天的太平街清静了许多。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一缕夕阳洒在母女脸上,给这条古韵尚存的老街道增加了几分静谧与温暖。


■那些渐渐远去的老街·老河口太平街

▲ 一条街见证着小城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虽然沧桑,但很厚重;因为厚重,更显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