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延时摄影缩时摄影微速摄影time-lapse大自然星空美景 |
分类: [转]动天下 |
第一部:摄影师Randy Halverson拍摄的 《Plains Milky Way (仰望银河)》
摄影师Randy Halverson在南达科他州中部平原拍摄上,以大约1/840的速度(曝光时间30秒,间隔2秒,10秒钟镜头约合现实中2小时20分中)拍摄下的银河镜头。器材Canon 60D and T2i,Tokina 11-16,Sigma 20mm F1.8,Tamron 17-50,用了移动摄影车和电动地平经纬仪来制造移动效果。
第二部是挪威自然风景摄影师Terje Sorgjerd(泰耶·耶勒厄德)的延时摄影作品《The
Mountain(山)》
知名的挪威攝影師Terje
Sorgjerd幾乎是不眠不休拍攝下這支3分鐘左右的影片,地點位於西班牙的最高峰-泰德峰(El
Teide),短短的3分鐘影片實為整整7天的菁華。
Terje Sorgjerd算是「定時攝影」(縮時攝影,time
lapse)的箇中翹楚,先前他也曾用過同樣的手法拍攝過極光以及泰國曼谷的市場。這次他特別到西班牙的泰德峰拍攝這支名為「山」的影片,當中捕捉到驚人的銀河景象。
攝影師Sorgjerd是在2011年4月4日至4月11日拍攝下這支影片,而為了捕捉到完美的畫面,他在這7天中只睡了10小時。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4月9日的沙塵暴,當時他正在進行一項長達5個小時的定時攝影,沒想到拍攝地點卻遭到沙塵暴襲擊。
因為沙塵暴,攝影師Sorgjerd什麼也看不到,他當時也覺得這段影片毀了,不過事後觀看影片時,發現沙塵暴竟像是一朵雲一樣飄過鏡頭,背後的銀河還是清晰可見,別有美感,這畫面出現在32秒左右。
================================================================================
转帖Timelapse教程:使用数码单反拍摄延时摄影初级指南
http://anakin.me/2010/11/29/dslr_timelapse_tutorial/
前阵子开始用数码单反拍摄延时摄影(Time-lapse,又叫微速摄影或缩时摄影),发现这方面的中文资料比较少,所以干脆边研究边整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一点经验,算是现学现卖。这篇主要说一些简单的入门方面的东西,以上手为目的。
什么是延时摄影
先看一段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视频
延时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延时摄影可以认为是和高速摄影相反的一个过程。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生物演变等等题材上。
用相机拍摄延时摄影的过程类似于制作定格动画(Stop Motion),把单个静止的图片串联起来,得到一个动态的视频。
使用数码单反拍摄延时摄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数码单反可以拍摄大分辨率的图像。现在高清视频的分辨率是1920*1080,也就是说是200多万的像素,而现在主流数码单反拍摄的图像像素都在千万以上,有些更是高达两千多万。这给后期处理留有了相当大的余地,可以轻松制作包括画面平移之类的效果。
2、可以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RAW文件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和画面动态范围,同样给后期处理提供了方便。
3、 可以全面掌握曝光的过程。光圈、快门、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
4、 可以随时查看拍摄的照片,控制拍摄的进程和效果。
劣势:
1、文件大小是优势也是劣势。高分辨率的图像文件和RAW文件会限制相机拍摄的间隔。不同相机的缓存有差异,过大的文件会影响到相机的处理速度,一旦处理速度跟不上,相机会停止拍摄。所以有时候只能放弃拍摄RAW,改用JPG格式甚至小分辨率的JPG格式以获取较短的拍摄时间间隔。
2、使用数码单反拍摄,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视频闪烁(flicker)的问题。无论多么小心,都有一定的概率遇到这一现象,尤其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环境中。这给后期带来一定的难题。这点会在后面单独说明。
器材的准备
使用数码单反拍摄延时摄影需要准备的器材:
1、数码单反相机。最好是有曝光时间间隔控制功能的相机。这点请查阅自己相机的说明书。多数中端数码单反相机都是有这个功能的。
2、相机没有这个功能也不要紧,可以通过使用外置的遥控快门来实现这一功能。比如尼康有MC-36,佳能有TC-80N3。
3、没有遥控器也没有关系,可以将相机连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控制。尼康有Nikon Camera Control Pro,佳能有Canon EOS Utility,都可以控制相机的拍摄。缺点就是不太方便,如果在户外进行拍摄,至少要背一部笔记本电脑出去。
4、一个稳定的三脚架。拍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抖动都会对最后的视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足够稳定的三脚架非常关键。最好是那种下方可以挂上重物的,这样在大风中也能保持稳定——通常大风能带来漂亮的云层移动的画面,你肯定不希望被晃动毁掉整个拍摄。
5、一块中灰滤镜。用来在白天降低快门速度,原因在后面曝光的段落具体说明。
6、拍摄前还需要准备的。充足的储存卡和电池。如果是连接电脑的话,注意照片保存盘的硬盘空间剩余情况。储存卡不仅仅是储存大小的问题,卡的储存速度也会影响到拍摄间隔,所以配备几张高速的大容量储存卡是很有必要的。
照片拍摄时间间隔
(有必要说明一下,是拍摄的间隔时间,并非曝光时间)
一段正常视频的帧速率(frame rate)在24至30之间,可以理解为每秒钟有24到30张画面。如前面所说,延时摄影是把一段长时间的画面压缩到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好每帧照片拍摄的间隔时间,才能得到一段看上去比较自然的视频。
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的原则是:变化越快的场景间隔时间越短。
下面提供一些时间间隔的参考:
大风天快速移动的云层:1-2秒
慢速的云:5-10秒
太阳在地面上移动的影子:10-20秒
太阳在晴朗天空的轨迹:20-30秒
星星在天空中运行的状态:10-60秒
日落时对太阳的特写:1-2秒
城市的人群:1-2秒
植物生长的状态:5-40分钟
这些时间没有固定的标准,更多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拍摄积累经验,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确定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一旦确定,就不能再更改。
有一种更为保险的做法是,当不确定采用多少时间间隔时,选定一个时间,然后等分时间。用等分的时间间隔去拍摄。比如计划用4秒间隔的照片来制作视频,可以在拍摄的时候用2秒间隔进行拍摄。这样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如果觉得2秒的不合适,可以抽掉其中等分时间的照片,一样能得到用4秒间隔拍摄的照片。这个做法只适用于曝光时间小于间隔时间的拍摄,长时间曝光拍摄星空等夜景的时候则不行。
照片的曝光
拍摄照片时,应当将相机所有设置调到手动模式:使用M档拍摄、禁用自动对焦和自动白平衡。这样能够保证每一张照片的曝光值都是一致的。这很重要。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不出现视频闪烁的问题。
这时候,像所有照片的拍摄一样,我们要关心的就是光圈和快门的数值。
光圈
光圈通常不宜过小,小光圈虽然能带来大景深,但也会带来镜头和CCD上灰尘的印迹以及光线的衍射。F8往上都是比较合适的光圈。
快门
重点说快门。
一般在确定的光线下,光圈确定,快门速度肯定也是确定的。所以在晴朗的白天,使用F8的光圈,ISO100,快门速度一般不会低于1/250。这样的快门速度,通常可以凝固运动的物体。在拍摄延时摄影时,这样的快门速度还是过快了。
为什么?
当我们尝试将高速快门拍摄的图像拼合成一段视频时,会发现视频里本该移动的人或者车辆,会呈现出一种非常不自然的状态——看上去就像在一闪一闪的,我们称之为闪点(blips)。这样看起来会十分不舒服。我们可以打开自己电脑里的任何一部电影,在画面移动的时候暂停,这时候会发现画面并不是完全静止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模糊。这种模糊叫做动态模糊(Motion Blur)。在观看动态画面的时候,人眼会自动忽略这种模糊。当每帧照片都是静止时,看上去反而会觉得非常不自然。
所以在拍摄延时摄影的照片时就要把这个问题考虑进去,尽可能的降低快门速度。这时候,前面提到的中灰滤镜就有用处了。中灰滤镜的作用就是把快门速度降下来,使移动的物体产生模糊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采用小光圈带来的麻烦。
快门速度也并非越慢越好,过于模糊看上去也不舒服,甚至会看不清拍摄主体的动作。通常来说,曝光时间应该小于拍摄间隔时间的一半。但是长时间的曝光不受此规则约束。比如在拍摄星空的时候,太长时间的曝光会拍出星轨,间隔时间过长视频看起来又会显得不连贯。所以如何掌握那个恰到好处的中间值,还需要自己的经验。事先也可以拍几张查看一下效果。
同样,模糊不是绝对的,要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拍摄花卉开放的过程,就不需要也不可能要求单张照片做到动态模糊。再比如开始的视频,每一帧间隔时间非常短的话,视觉上的差异也没有那么大。
开始拍摄
拍摄前再理一下拍摄的要点:
1、 保证储存卡有足够的空间来拍照
2、 保证电池电量足够维持整个拍摄
3、 稳定的三脚架,避免相机移动
4、 全手动拍摄
5、 白天拍摄时,调低ISO和使用中灰镜以延长快门速度。
6、 更慢的快门速度带来更真实的视频效果
7、 根据期望的画面移动速度来设定拍摄间隔
8、 选定一个题材
准备充分后就可以开始拍摄了。
按照24帧的视频来算,一段15秒的视频需要360张照片。如果4秒钟一个时间间隔,则至少需要24分钟时间来拍摄。这段时间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看好相机。
后期制作
将照片拼合成视频的软件很多。从免费到付费的依次有:
Photolapse 3
VirtualDub
QuickTime Pro
Adobe Premiere Elements
Lightroom
Final Cut Pro
Adobe After Effects
这些都可以制作视频,且不局限于这些,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去选择。比如Windows Movie Maker也可以提供最简单的功能。
当然,后期制作决不只有拼合照片这一点,一段优秀的延时摄影视频需要加入音乐,应用大量的剪辑片段。这些暂且不在这篇文章里讨论。
视频闪烁
还是先看一段视频
这是我之前拍摄的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有很多问题,比如帧速率的问题,白平衡的问题,晃动的问题,还有就是闪烁的问题。从22秒开始出现闪烁,到40秒过后亮度明显变化的闪烁。其实严格说来,这个属于画面亮度的突变,闪烁可能更严重一些,即明暗不定,但性质是一样的。
视频闪烁是在延时摄影视频的画面里出现亮度和颜色上的不规则闪烁。颜色的闪烁可以通过自定义白平衡来解决,但亮度的闪烁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什么免费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造成闪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点:
1、光圈闪烁。自动镜头构造的原因,每次拍摄时,镜头孔径不一定会十分精确地达到对应的值。在拍摄单张照片时通常没有影响,也无法察觉。但是在拍摄大量连续的照片,并拼合成视频时,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解决办法是使用老式的手动镜头,并将光圈固定住。
2、快门闪烁。这通常发生在使用高速快门的时候,曝光时间越短,快门速度越无法做到精确,就会出现闪烁的情况。所以,尽量降低快门速度,也可以避免快门闪烁的发生。
3、自然闪烁。使用自动档(包括A档)在反差较大或者光线变化剧烈的环境下拍摄时,因为测光的关系,相机设定的曝光值会发生改变,产生闪烁。
4、相机自身限制。即便是在光线均匀增强或者减弱的环境下拍摄,我们根据光线变化情况调整快门或者ISO速度,也会造成闪烁。因为哪怕只是1/3档的补偿,在画面上看也会造成明显的明暗变化。根据一些用户的体验,尼康的相机似乎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通常情况下,使用M档并保持慢速快门,前面三种情况都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但是在拍摄日出日落这种大范围光线变化的场景时,出于补偿光线变化的目的,第四种闪烁几乎无法避免。如前所说,后期没有简单免费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现象。
个人已知如下几种方法:
1、 VirtualDub有一个可以消除闪烁的插件,根据我个人的体验,效果并不理想。
2、 网上流传的比较广的是一个名叫GBdeflicker的Adobe After Effect插件,因为是收费的(80刀),所以没有亲测过。
3、 Adobe After Effect特效里有一个Color Stabilizer的效果,帮助文档里明确提到可以消除延时摄影造成的闪烁。个人觉得对于平稳的光线变化,效果更好一些,但很有限。如果画面里有高亮物体的移动,比如太阳,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4、 有人提到Mac下的Final Cut Pro有平均各帧画面曝光的功能,同样,我没有亲测。
5、拍摄RAW,对单张照片进行调整,甚至HDR。这个工程对于个人拍摄过于庞大。
6、包围拍摄。将包围拍摄的照片放在一组队列里处理和甄选。但是这样也会提高工作量,并且限制拍摄的间隔时间。
所以还是先将问题提在这里,有时间再一点点解决。
拍摄光线跨度非常大的场景
如果解决了闪烁的问题,拍摄日出或者日落这种光线跨度非常大的场景,就会变成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
进行这类拍摄时,可以采取两种办法。
一种是使用自动档(或A档)。这种方法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在光线比较平均的环境下,整个画面里没有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时,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但是要采取平均测光的方式,且不要用自动档拍摄有太阳、月亮经过的天空。另外,自动档的快门时间无法超过30秒,如果在夜间拍摄星空的话,就要配合调整ISO值,或者干脆使用B门。
另一种是使用两台相机,一台拍摄,另一台进行测光。这时候你还需要一块灰板。
这两种方法一般还是会引起视频闪烁,后期处理必不可少。
以上就是用数码单反进行简单延时摄影拍摄的一些方法。
主要参考的网站是 http://timescapes.org (需要翻墙),以及flickr上的一些讨论和搜索来的零碎材料。
最后是个人一段相对完整的延时摄影视频。夜景视频作为入门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曝光值相对固定,唯一要考虑的就是选择构图和真正好看的景色。可能的话,以后会做一段内容更丰富,时间更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