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当当 京东等在卖, 在搜索一栏,键入“简墨之美”即可搜到所有“之美”系列。也都有7折左右的折扣。
样书只有15套,有限,我手头已没有了,只在妹妹那里存有一套。一向不存,简的目标在“下一个”。她们是纯正讲叙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想在里面只读风花雪月,可能要失望的。她们面对的,也绝不是以最大化人群为对象。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远远不是风花雪月,甚至与之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她大气磅礴。
谢谢中国文联!谢谢主席先生、女士!以及文联前前后后为我的研讨会忙活了整整两周、其他事什么都没干的兄弟姐妹们!他们越过重重霾障看到了角落里的我——所谓年轻作家、评论家;外省;体制外;不爱交往和接近团体。这本身就值得敬重!
迄今,读者和朋友梅子替我收集着一切有关我的东西——她转来约40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的消息,或做的专门报道——神州网还在首页头条用一号黑体做大题推出了长篇报道。谢谢他们,谢谢风尘仆仆奔去的各路专家,谢谢记者朋友,也谢谢我的恩社、责编和为我花费了巨资毅然出版她们的老总们——她们是端正的孩子,不懂搔首弄姿。可是,恩社懂得我。我爱我的恩社。
我每天早上5点开始写作,除了必要的家事,基本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耗给我的工作了。到晚上眼睛常常流泪,无法看一眼电视,平均每年颈椎犯一次(今年特别注意中间活动脖子了,没犯),她们朴素,没有泡沫,扎实有料,不说假话、套话、外行话……我对得起自己多年来没中断过一天的劳动。也谢谢我自己。:)
闭关一阵子,进行下一季的劳动——为了知遇的人们,为了自己永远不变的信仰。
问候所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叫人感激上苍赐予的、帮我懂我的朋友,冬安!
将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两个主要行业报的报道搁这里存档(中国艺术报的在这里:《以现代之心触及传统文化之美)》,文艺报的评论在下一篇博文里),记者或部门需要的话请在此取即可,不必通知我。谢谢。
做这些琐事,累心。但还得做不是吗?孩子们“单飞”了,排成一字型飞去南方和北方,陪伴一些美好的人,一些孤独或渴望生之喜悦的人。我这只母亲鸟再喜欢安静,也得送他(她)们一程——也就是一程而已,下面的时间,得回巢,继续“生蛋”和“孵卵”。这是我的本分。写作是多么个体的劳动!在时间的深处慢慢与文字消磨,与遥远达成呼应。这和热闹丝毫无关。
回头就闭关修习一阵子了。谢谢朋友们。

简墨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3-11-27 13:43:34 来源: 网易读书
这是一部追溯传统、赞颂汉语光荣的心血之作
这是一部唤醒审美、让心灵回归宁静安详的诗性长卷
著名女作家简墨的大美之作“中国文化之美”系列丛书首发
11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简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张永出席会议并讲话。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张伟、《文艺报》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等文艺评论家参加研讨。
著名作家、书法家简墨现任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被称为“当代才女代表人物”。《唐诗之美》、《宋词之美》、《元曲之美》三本书的封面题字及国画作品均出自简墨之手,其才情可见一斑。
简墨成长在一个艺术世家,有着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15岁便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近年来,她辞去公职,甘守寂寞,克服种种困难,创作出“中国文化之美”系列这一共计八部、150多万字的精品力作,反响强烈。
“中国文化之美”系列是中国第一部由同一位作家撰写,全方位、多门类阐释中国文学艺术的文学专著,内容之丰富,手法之多样,皆为文坛鲜见。它涵盖了书法、国画、戏剧、音乐、唐诗、宋词、元曲乃至哲学、民间诗歌等多种领域,以全新的视角,用清澈剔透的语言,从描摹文学艺术的细节之美出发,引领广大读者走入中国文化的殿堂。
这是简墨创作中的一次重要转型和自我突破,同时也在创作题材上打开了新的视阈。

母亲唱过的歌谣
——在“简墨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简墨
尊敬的师友们,
大家好!
虽然会前师友们都在说不用感谢,但还是想表达一下心底的谢意——感谢中国文联的领导和同仁们,感谢精于诗歌、书法、绘画、戏曲、音乐、从南京、天津、河南、沈阳等地赶来的各路专家们,感谢媒体朋友们……感谢大家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的作品研讨会,之前还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来读它们,真是对不住。也感谢出版《中国文化之美》系列的当代中国出版社和济南出版社,感谢没能到场的多年来为我发表作品、做全书连载、开辟专栏的报刊编辑朋友们……您们为我付出的巨大的努力、辛苦和心血,我将铭记。
起心动念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很久了吧?那时还在母亲身边,在每天一首诗、一篇大字的懵懂里,不知人事变幻。直到后来,母亲出了一点问题,才明白:原来最值得宝爱的事物,那么容易就可以失去。
于是,就开始做起一件寸草心报不得三春晖的事情——报得报不得,都要报,不是吗?我的生身母亲刘绍梅女士,与我的祖国,她们在我心里早已合二为一。
母亲有多么美丽,我的歌喉就有多么鄙陋,而即便用去一生的时间也歌唱不出她绝妙风姿之万一,我还是要忍不住依偎住她,跟随她唱过的神曲,小声为她做起和声……
有谁不想感谢母亲呢?有谁,舍得忘记,母亲曾唱给自己的歌谣呢?
那么,就让我,让我们以各自幕后和声的方式,来回应母亲的歌唱吧,也请我们的孩子加入进来,把每一家的孩子都请来。
这样,母亲唱过的歌谣,以及母亲,便永存在这世界上。
谢谢大家!
(注:这个小发言自己喜欢,因为短,可想说的话说全了,简而厚。自己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