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2009-09-06 15:09:30)
标签:

爨底下

弦歌如水

旅游

杂谈

分类: 风唱景游
接上。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这是两个什么动物的皮毛呢?某家的院子里赫然挂着这个,我问了问,没听明白,主要是不明白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动物。据说是自家在山上打回来的。很厚实而温暖的感觉。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在城市里常被用在地培花坛中的波斯菊在这里散落成了带状,沿着墙根自生自灭的怒放着。斑驳的土墙,碎石碎砂的土路,跟这种顽强的艳丽搭得很自然。
    不论是人还是花草,自由的绽放时,那种鲜活亮丽的美总是让人心动的。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这家主人大概是很爱花的,台阶缝里长满了串红,开得火红热情,就像美艳的迎客生,一阶一阶的,带着人走进这个农家院中。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蜀葵开得很好。蜀葵在北京的长势大多非常好,不论是小区里还是野地里。只要曾经有一株生长过盛开过,以后几乎年年此地就都会有蜀葵不断开放出来。它们自开自落自得其乐。
    一直以来,我都对灯笼有种特别的感情,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因为灯笼会带来温暖和喜庆的感觉吧。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这是村里比较出名的古迹,算是文物了,一个古老的石磨。其实在南方的村落里,似乎这样的东西很常见的。爨底下不过是个极小的村庄,不可能象刘文彩的大院那样陈列一堆流光溢彩的文物精品,于是这样的石磨也被发掘出来了。其实爨底下就是爨底下,有没有这个其实基本算不上风景的石磨,它都有它独特的味道,有这个石磨不会因此而增色多少,没有这个石磨,爨底下依然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有时候,真的会为了找亮点而造亮点,全然忽视了自身整体的闪亮。就好像,太阳就是那么火热的星球,是不是有温度最高的某处对我们来说其实都不重要。人也是这样,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整体的特点何在,就不需要刻意的再凸显自己的某些特点长处了。不过,我们往往认识不到,而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他人留下鲜明印象,或者给世界亮出自己独特的标签,拼命的去打造自己的旗帜。这种旗帜,其实你可以造出来,别人也同样可以的。然后为了更突出,就让自己不停的加强,追逐,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累了,稍一放松,一口气刚喘完,就发现满世界的旗帜都盖过自己了,然后会惶恐,会再开始奔波驱驰,周而复始,给自己不断加码。其实,何必这么急于锐利一处?整体的均衡,其实也许是最难的的。那种沉稳,或许不会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显现出锐利锋芒,但在一段时间内,总可以让人最受益。且,没了那种诚惶诚恐的自我压力。

2006年的爨底下图片2
    这是在半山腰拍的村庄,元宝形不那么明显,但依然能看得出村庄房屋的高低错落,它们依山而建,逐步拔高。村间的小路绕来绕去,有点点八卦阵的味道,无事闲来我就在里面四处乱走,一家一家的院落看过来,有时和热情的主人聊几句天,有时就这么探头看看,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爨底下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朴实的。虽然他们都在开门迎客,但不会那么的算计精明,让人身处其中会觉得很自在。

    还想再去一趟,谁愿与我同行?

——————————传送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