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家大院话“商俗”

(2005-12-09 11:01:07)
标签:

乔家大院

山西

平遥

商俗

大红灯笼高高挂

分类: 周游四海
乔家大院话“商俗”
 
    当张艺谋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选择拍摄场地时,他一眼便相中了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因此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而再度名声大起。
    两百多年的历史风雨,掩饰不住那曾有的富贵荣华。走进乔家大院,令人惊诧不已的首先是威严气派的建筑群落,整个大院占地八千七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共分六个大院,内套二十个小院,有三百一十三间房子。站在三丈有余的砖墙之上,俯视重檐叠瓦、雕梁画柱,真叫人叹为观止,难怪专家学者们有“皇家有故宫,民间有乔家”之说。
    领略一番雄伟壮观的建筑之后,无法不去想到创造了这辉煌业绩的主人。以乔家为代表的一代晋商曾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在乔家鼎盛时期,他们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几乎撑起了整个包。当时,民间曾流传着这句话:“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一时间,晋商创办的商号多达四十余家。控制着一百二十六个城镇、商埠的二百六十六个分号。海内巨贾,云集晋中。
    如此的繁华,竟在转瞬间烟消云散,晋商的光荣,都付之一页页发黄的帐簿,只有眼前的深宅大院,依稀不改旧日容颜,延续相承相接的历史血脉。
    关于晋商的衰败,原因自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由于动荡的社会时局毁坏了其商业脉搏,有人说是因为商业经济未在中华大地的土壤里植根……
    走在高墙深宅之内,一块匾额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上面写着‘商俗’两个大字。联想其中目睹的一切,我开始探究着另一种答案。
    当年,乔家基业的创始人乔贵发为了摆脱世代贫困,决意走出乔家堡那块土地,沿着“走西口”的足迹来到外面的世界,在那里闯出了自己的天地,终成一代巨贾,从这座大院中不难看出,从土地上走出去的乔贵发们,并未真正同身后的土地决裂,在他们骨子深处,总是留有一种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如同放飞的风筝,总有挣不断的线绳,尽管创业之初,他们志存高远,但身后的土地,仍旧维系着他们生命的精髓,使他们最终无法做到彻底的义无反顾,正如同中国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时总想到归隐田园,晋商们在精神世界的最隐秘处,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于是,乔贵发的子孙们在继承了他经商的传统,光大“复盛公”基业的同时,在家乡大兴土木,建起了这座大院,这里既是他们叱咤商场的后方指挥部,也是他们弹尽粮绝时的退守之地。在这里,他们信奉着“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的治家之道,男人们渴望着“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的境界;女人们承担着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义务,这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与经商之道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乔家等晋南那种义利并重的商俗,而这种商俗,既是他们赢得成功的基石,也为他们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泰戈尔曾写过这样的诗句:“鸟儿的翅膀如果系上了黄金,那么这只鸟就再也飞不高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正是晋南身后那片土地和那份沉重的文化积淀牵扯着他们望远的目光,才使他们的脚步无法走得更远。
    在晋中平原的祁县、平遥、太谷一带,除了乔家大院之外,还座落着一幢幢的晋商大院,它们似乎在讲述着主人当年的富足,也似乎在告诉我们:毁掉晋商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