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得江山尽姓韩

(2005-10-26 13:20:03)
标签:

广东

潮州

韩愈

游记

分类: 周游四海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知道韩愈的这首诗,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对其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印象颇深,也就顺便记下了整首诗,对诗中的历史背景倒没有更深的探究,只是觉得像大多数被贬斥的文人一样,韩愈当时的心境应该也是万念俱灰的,况且我对韩愈文以载道的文风并不喜欢,我一向以为文章应该有一种灵性在里面的,所以韩愈这个名字对于我始终便是若即若离,感觉他的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更像一个政府奖,远没有李白、王维、李商隐、白居易更让人觉得亲近。
   这次去潮州,在厦门赴潮州的路上,正巧和河南焦作的朋友坐的是一辆车,河南人和潮州人一见面就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韩愈,韩愈是使河南人,可和韩愈最亲近的却是潮州人,有了这层亲密的关系,他们所有的话题便围绕着韩愈展开,于是我变成了一个局外人,不过,这样也好,旁观者清,在车窗外闪烁的灯光里,在他们热烈的交谈中,关于潮州、关于韩愈,慢慢的在头脑里有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认识:原来韩愈在潮州只呆了八个月,八个月中还有四个月不在潮州,原来潮州的韩公祠是全国最大的,原来潮州人可以不知道孔子,但绝不会不知道韩愈,原来潮州的山和水都改姓为韩,山是韩山、水是韩水,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言“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尽姓韩”,而这些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的。生活中总会有一种机缘的巧合,让人对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感了兴趣,我想我这次便是属于这种情况,突然之间我想知道韩愈为什么在潮州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力。
  到潮州的第三天,终于有机会去了韩公祠,在这里,从讲解员的口中知道了韩愈在潮州的时候,主要做了四件事:那就是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可是,历代被贬斥到潮州的朝廷官员很多,为什么偏偏是韩愈在这里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以至于江山为之改姓?我觉得韩愈的名人效应和突出的政绩都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的东西还要从韩愈更内在的地方去发现,韩愈之贬斥潮州与其他的贬官不一样,韩愈的价值观念与与其他的官员和文人不一样,中国的文人不论是否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都一心去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去实现学而优则仕抱负,可他们的这种远大抱负往往经不住挫折的考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便成了中国文人们的一个通病,李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本来天生不是做官的料,却非要往皇帝身边靠,好不容易当了个小官,不但没有做什么实事,反倒弄得自己不得开心颜,至于这段经历客观地成就了他的一世诗名,则都是后话,并不是他当初当官追求的本意,李白无疑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得意了,就要意气风发的去治国平天下,高扬着儒家的入世大旗,失志了,就要退守田园,诗酒相伴,一派老庄的避世思想,真是进退自如,所以中国文人历来难成社会的脊梁,韩愈则不然,不论他的文学成就,做官却的确算得上一个好官,做人也的却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好就好在他有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一旦认准了一条路就会坚定地走下去,他信奉的是儒家的入世思想,贬斥的石佛老的避世思想,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难能可贵的一路走下去,正因为如此,他在被贬斥潮州的时候,不管心中有多少怨恨、有多么的痛苦,都能坚定不移按照自己儒家的治世理念,虽不能兼济天下,也要执著的造福一方,正因为如此,他给潮州留下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一笔泽被后世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韩愈在潮州的延师兴学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据韩公祠的讲解员讲,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一共才出过15个进士,在韩愈之后,曾经出现过潮州14万人,又一万人进京赶考的壮观景象,这不能不说是潮州崇韩也就是崇儒结出的果实。
   这样的韩愈,自然是与其他的文人完全不同的,他是一个出色的官员,至于他的文学成就,自是见仁见智,他塑像上面的巨大匾额“一代文宗”我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做文人可以没有固定的目标,做官可是要一直的执着下去的,既然要立志为民造福,就要真正的从行动上而不是从口头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点韩愈做到了,与之相类似的很多贬斥的文人却没有做到,至于留下的诗文则是另外意义上的事情了,从当官的角度上来看,不能造福一方简直就是失职,倒不如辞官回去安心做一介文人,象柳永一样的且去填词,赢得青楼薄幸名,也算是快事一桩。
   走进韩公祠,走廊的旁边是天南碑胜,上面的碑刻都是名人的题字,排列的顺序居然是按照职务的大小排列的,这就是韩公祠,如实就要如个大大方方,连解说员也拿着高音喇叭尽力的喊,你可以把这里当作朝吵闹的市井,而不必担心惊扰了韩愈大人的,在韩公祠的前面有几栋居民楼,建得很不规范,同行的一位先生说:“这几栋楼根本就不应该建,建了也应该扒掉!”我说:“扒掉了这里就不是韩公祠了。”真正的韩公就是愿意这样直接的面对人世间的疾苦的,正是这样的抱负和胸襟,韩愈为潮州的后世开创了崇文重教的先河,也使后世的继任者们,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总要到韩公祠里来拜谒一番,总要把韩公祠整修一回,然后再离职的时候在韩公的塑像之前写篇文章述一下职,算是对一方百姓有个交待,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在这规矩之外当然是众多的民心,到这里做官,你可以比不上韩愈,但你必须以韩愈为标准,象苏东坡那样糊弄可不成,因为韩山就在那里,韩水就在那里,韩公祠就在那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云起淡浮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