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7)班 褚歆: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人的社会生活
(2015-06-08 16:38:05)
标签:
《清明上河图》宋代初一社会生活大桥 |
分类: 学生历史小文章集锦 |
初一(7)班 褚歆: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人的社会生活
作者:初一(7)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5e6900102whjc.html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图长528.7cm、宽24.8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型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仔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从事各种活动。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任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向西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车送货的,有赶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看,碧波荡漾的湖面和形态各异的楼台亭阁相应成章,湖边的树木和点缀在林间的小屋遥相呼应。水中游船、商船川流不息,路上游人、商贩熙熙攘攘。人们或游园、或玩耍、赶集、放风筝,甚至还有一户人家在抬轿娶亲,好一派其乐融融、天下太平的景象。
沿京杭大运河一线,当时宋代的经济十分发达。交通的便利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瞧,码头上的工人正在卸下一包包物件,而远处的河道边,纤夫还在拉着更大的商船准备进港。人们赶着牛车、驴车拖着沉甸甸的货物去交易。两封骆驼的出现则说明了当时的对外经济活动已经相当活跃了。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被描绘的栩栩如生。而这一切与悠闲的游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湖中的游船上,湖边的大树旁,游人们或低声吟诵,或追打戏闹,被刻画的入木三分。
高大雄伟的城楼,富丽堂皇的水上楼榭,九曲回转的长廊,井井有条的商铺和错落其中的民宅无不印证了当时国力的昌盛。奇异俊秀的假山,葱绿挺拔的树木,来来往往的船只,或行或立的人们更是反映出当时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总之,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代当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社会非常稳定,宋代人生活其乐融融,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