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创作的基本方法zt
(2009-11-06 21:13:41)
标签:
诗歌赏析育儿 |
分类: 他山之石 |
要创作儿童,首先要弄清和掌握好儿歌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新。
儿歌可分一节式、二节式和多节式。一节式儿歌能一口气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完,好似江河滔滔直下,一泻千里。儿歌一般采用一节式手法创作,如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
/开三朵,/爹一朵,妈一朵,/妹妹头上戴一朵//”。除一节式外,还有两节式、多节式。两节式儿歌将全部思想内容用两节表达,节与节之间采用对比手法或重复手法,使前后呼应。如《小娇娇》(丁曲):“小娇娇,/胆子小,/看见一条毛毛虫,‘妈妈妈妈叫’。鸡宝宝,/跑来了。/一口吞掉毛毛虫,‘咯咯咯咯’笑”儿歌通过两节式的描述,将胆小的娇娇和胆大的鸡宝宝作了鲜明的对比,善意地讽刺了胆小的小娇娇,教育儿童要大胆一些。多节式儿歌结构比较自由,用于表达内容比较丰富的儿歌。如《学游泳》,第一节为:“我站在水边,/水波讥笑我:/怕!怕!怕!。”第二节为:“我脱去衣衫,/水波向我招手:/下!下!下!。”第三节为:“我跳下水去,/水波给我鼓气:/划!划!划!”你看,从最初的怕到脱去衣衫到下水划划划,一节说一个事,连续的几节又说明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迎着困难上。儿歌又是通过水波的拟人化手法表现这一过程,多么形象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