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他说 |
竹
作者
万竿拔地碧云飘,借得阳和抽翠条。
风去穿枝看袅袅,雨来打叶听潇潇。
含情有梦萦山谷,即兴随春过板桥。
最喜清辉摇素影,几回明月立中宵。
林峰点评:竹,凌霜傲雪,有隐者之潇洒;吟风弄月,具文士之风流。千年以降,吟咏之声,不绝于耳;名篇佳作,满目琳琅。故今人写来便不易为,亦鲜有出彩者焉。今高兄此诗则不然。诗人绕开竹之虚心劲节等一类俗语,旁开蹊径,自成杰构。观起句便如空中爆竹,骤响易彻。万竿拔地,已见惊人气势;碧云飘动,则现境界宽广。接下之描写,便如抽丝剥茧,渐次深入。竹之苍翠得之于高阳之温煦;而竹之婀娜,又得之于风雨之滋润。且诗中又暗含板桥老人“衙斋卧听潇潇雨”之典,与下文“即兴随春过板桥”,互为掎角,连成一气。板桥爱竹,一如东坡。东坡尝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诗中板桥与山谷之对仗,亦可谓珠联璧合,天然工妙。山谷者,苏门四学士也。因黄山谷有“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之咏竹名句。故此处对仗便暗含机杼,不同寻常。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遍览丘壑,胸有成竹也。诗至煞拍则宕开一笔,更显飘逸。素影摇窗,明月分辉。诗人淡伫楼头,思绪如缕。暗里则余音袅袅,越发令人遐想不绝也。清人黄仲则“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之句堪与此两相映照,互参其妙。此诗笔致洒脱,构思新巧;且清典内含,蕴藉无限,堪称咏竹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