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何小竹
何小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157
  • 关注人气:1,5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上风景】马赛人的居住地

(2011-11-30 19:27:18)
标签:

非洲

坦桑尼亚

马赛人

文化

分类: 随笔

 【纸上风景】马赛人的居住地

马赛人和他们的居住地

 

何小竹

  

非洲也有“少数民族”,即人口相对比较少,生活相对比较“原始”的部落或族群,马赛人就是其中的一种。

刚到非洲,在达累斯萨拉姆,当地的中国朋友就向我们介绍,这城市中有一种很独特的人,叫马赛人。其特征很好辨别,瘦长的身材,裹一块方格的毯子,手上始终拿着一根木棍。还有就是他们的耳垂,是空心的,像个大大的肉耳环。据说是从小就穿了孔,坠以重物,逐年扩展成这个样子的。听了介绍,我们果然就看见了或单个或成群结队的走在街头的马赛人。但当地朋友警告我们,别将相机对着他们,那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为他们认为,相机会摄走他们的灵魂。

但后来,我们还是拍了马赛人的照片,而且有了近距离的接触,那是在坦桑境内的塞仑盖地,靠近火山口的马赛人“保护地”,也就是马赛人的村子。

我们的观光车一直往火山口盘旋而下,在路上就已经看见了身披方格毯子,手拿木棍的马赛人。他们或者站立在公路边的山坡上,或者在公路上行走。一些马赛人小孩,则跟着汽车追撵。汽车经过一个长长的左转弯道,便进入了一个开阔地,一圈木栅栏围着数十个小碉堡似的房舍,那就是马赛人的居住地。我们的车刚停下,就有一群马赛人围了上来,其中一个领头的年轻人用英语跟我们攀谈,意思是,我们一个人支付20美元,就可以看他们的表演,参观他们的房舍,听他们讲马赛人的风俗和历史,最后还可以跟他们合影。于是,我们六人共支付了120美元,不一会便听见了羊皮鼓声和歌声在木栅栏里响起,他们要给我们唱歌跳舞了。

关于马赛人的歌舞表演,我用手机拍下了全过程的录像。他们先是成一字型走出来,走到我们跟前就分成了两路,一路往左走,一路往右走,走成一个圆圈,然后又合成一路,成一字型走出一段距离,又左右分开,形成两路,走成一个圆圈,再合成一路。如是重复了两三次,表演就完了。形式不算多样,气氛也不算热烈,明显感到表演者激情不够。事实上,这里已非本来意义的“居住地”,而是供参观、猎奇的旅游“景区”。他们每天要面对一拨拨陌生人程式化地重复这些动作,要他们自然地迸发出激情,的确不现实。马赛人高兴的时候就要蹦跳,这本来是他们的一大民族特征。但那要是他们真正感觉到高兴的时候。如果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高兴(我猜想,比如有了爱情,听到一个笑死人的笑话),就算你支付了美元,蹦跳起来也难免是一种礼节和义务性的应付。

看完表演,那个会说英语的年轻人(他长得很帅)就领我们去参观他们那些如小碉堡似的房舍。说他们的房舍像小碉堡,是因为我没法用别的比照物来形容。作为一种房屋建筑,它无疑是马赛人独有的。从体积上,它是矮小的,不到一人高,像我这种不高的个子,走进它的门洞,也要低下头,弯着腰。从形状上,它圆弧形的,像小碉堡,也像还未长开的蘑菇头。而建筑材料上,它的骨架是用木棍编织的,再在木棍的外面糊上牛粪。房舍里面很狭窄,但却辟出了四个区域,一个是睡大人的,一个是睡小孩的,一个是睡牲畜的,中间便是生火做饭(或取暖)的灶台。整个房舍内的光线,就从灶台上方的一个不大的孔洞投射下来,而房舍内的炊烟,也从这个孔洞飘散出去。年轻的马赛人用英语给我们讲解他们的风俗和历史,由于我不懂英语,听了等于没听。出来后我问同行的懂英语的李佩,她说她也还是不甚了了,因为她也听不太懂这个马赛人的英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