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择校路,十载育儿情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的漫长回忆(29)
(2014-11-16 23:46:10)
标签:
迎春杯小升初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花园探秘 |
分类: 教育 |
第二十八章 2013小升初,暴风雨来临前的艰辛努力
临近2013年年底,又出了一件对牛娃家庭群体影响很大的事情,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奥数竞赛“迎春杯”出现了双黄蛋,即两个杯赛都声称自己与迎春杯有渊源。
迎春杯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奥数比赛,在2005年的灭奥活动中被迫改名,称为数学解题能力展示活动,在小学有小学高年级组(5、6年级参加),小学低年级组(3、4年级参加),在2010年为1、2年级小朋友设立了数学花园探秘读者评选活动,只要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拿到奖。
到了2013年11月,数学花园探秘活动在小学部分增加了小学低年级组和小学高年级组,并且沿袭迎春杯比赛的出题形式(填空题)甚至于出题内容及评分标准等都沿袭下来,而数学解题能力仍然举办,只不过,原来的组织者去举办数学花园探秘活动,数学解题能力则有新的组委会并且宣布他们的出题形式将由填空题转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也许新的组委会想适应小升初轮盘赌的新形势,试图开创奥数轮盘赌的新时代吧。
说起双黄蛋的来历也简单,原来迎春杯改名数学解题能力活动之后挂靠在中小学数学报的名义下继续组织,而2013年11月份中小学数学报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指令交给现代教育报负责经营,因而不可避免的进行了彻底的人事调整。
2014年迎春杯是双黄蛋,2015年也仍然是各行其事,数学解题能力活动和数学花园探秘活动同时并存。就杯赛技巧而言,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偶然性大,可以有25%的蒙对概率,填空题则不能根据卷面信息直接选取答案,在临场解题无思路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孩子们急中生智采用其他多种方法辅助蒙答案。常见考试失误,是忘记涂答题卡。
不管名字如何变换,经过多年的杯赛以后,迎春杯-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花园探秘读者活动的小高组的考题越来越难出了,直接表现是走美杯的题目不仅经典题目难以再现,反而在近2年屡屡出现错题,这里的原因是走美杯往往选用一些在迎春杯没有选上的题目,出错的往往是新题目未经仔细审核所致。
迎春杯双黄赛,时间跨度长,从11月份的初赛到2月份决赛,历时近3个月。如果算上为初赛准备的时间还要多一个月。2013年的迎春杯初赛只有一个,即数学解题能力初赛。数学花园探秘的决赛,是由几家老牌及大的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由于各大机构各有各的算盘,某机构便直接发放大量参赛卡给自家甚至外机构学员,其中就有一些初赛落马的孩子。
我们孩子在机构兼坑班的测试成绩,一直稳定在数学15-17名,总成绩排名20名左右,对迎春杯的初赛并没做特别准备,在年底的机构杯赛上获得了数学和综合一等奖。孩子的稳定发挥,也令家长欣慰。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学业上还没有白费的努力。
当学校的期末考试结束以后,我们便陪着孩子转入专题集训课程了。有了十一期间几何专题班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寒假集训课的效果充满信心。
但当更多数量的优秀孩子和家长聚集在一起之后,群体中的生物多元化特性展露无疑,令我印象极深刻的是有一个孩子被称作“用耳朵听课”,也就是他很少看黑板,经常自己看自己的绘本书,但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八九不离十,说明他至少用耳朵听课了,只不过当下课时间已过老师还在讲课的时候,他就举起自己做的横幅,上面写的是:“抗议拖堂”!
孩子们天赋的差异非常明显,但当有天赋的孩子也在以一天从早到晚8、9小时的训练量努力冲击巅峰时,这种震撼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过的。那些就是大师赛的金牌选手们了。
天赋不可强求弥补,但同样的努力结果则是我们的孩子在2014年的迎春杯双黄杯赛中获得双一等奖。努力的结果是,原本崭新的思维导引5、6年级册已经翻烂了。当然,据说当年有些孩子(在小升初竞争最激烈的年级中)已经做过3遍。
这期间,也第一次见到了一位传奇母亲和她的孩子。凡是努力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小学阶段都不太差,到初中以后,是否该更加放手就需要看新实践了。
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以我自身学习经验及这几年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又积累的新经验和认知,数学思维培养,需要连续性,以短期突击的方式提高孩子数学成绩,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易使孩子厌烦数学的副作用。
早行动,勿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