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择校路,十载育儿情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的漫长回忆(22)

(2014-10-02 21:58:05)
标签:

小升初

培训

学而思

巨人

高思

分类: 教育

 第二十一章   2013名师、名徒,无名的家长

2013年伊始,由于仁华停课,老教协不开课,我们便想为孩子报一个坑班,于是询问了一家有坑班作用的培训学校,原想报寒假班,结果培训学校的老师放假了,只能等春节过后报它春季班。

等到春节以后,便带孩子去这个培训学校的旗舰店报名,顺便接受了一个测试。第一张卷子,孩子考了满分,于是做第二张卷子,对了一半多,孩子被录取到了这个学校的第2级班竞赛班了,后来上课的时候,还遇到了2个同班同学。这个学校的班型那时候已经简化到3个等级。第一级是精英班,第二级是竞赛班,第三级是超常班。当天,还有一个5年级学生也是直接考入了竞赛班。据在场的老师说,那么多年还没遇到一天两个考入竞赛班的情况。不过,半年以后,还有个孩子直接转入了精英班,当时我们孩子因两次单元测验及排位赛的成绩稳定也被选入了精英班。不过,孩子春节单元测验的数学成绩及排位赛名次不算高,在40名左右。每个机构以及每个坑班的教学都有自身特点。很多孩子在不同机构的名次及成绩不尽相同,也有悬殊非常大的。各机构通吃型的孩子往往是顶尖孩子,数量非常少。好在当时通过对老教协的研究,家长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有了心理准备。暑假的坑班考试名次退步非常严重,但到了秋季,几次单元测试及该机构杯赛,数学名次稳定在前20名内。

2013年春季,试听几次课以后,孩子在学而思换到了第八任老师,他很年轻,当时执教可能只有1-2年,远没有现在经验丰富,知名度也没有现在高,很多家长认为他年轻,镇不住闹孩,所以当时他的班上的学生只有第七任老师班的一半。但这任老师对我们孩子的数学思维培养影响也非常大,不仅知识点的获得,还有实战技巧的丰富,及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对数学的兴趣。

说到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公立学校的老师不满意,没什么强硬的理由想给孩子调整老师是很困难的,即便转校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有名小的孩子因数学很好,课内不怎么专心听说而遭到老师长达数以年计的数落,害得孩子整日情绪低落,盼着早日转学。家长也很无奈。

而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课外培训的老师,相对要容易很多。只不过,当很多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追逐名师的时候,往往忘记了家长自身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即便家长自身没有辅导能力,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而不是最有名气的老师,也是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去做的。

关注孩子、对孩子好的老师,才是孩子的名师。

我在2013有个博文对这种现象的探讨,以下是博文的内容:

我曾经说某老师不算名师,有很权威的家长就反驳说老师是名师,见仁见智,每个家长心中都有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名师。

名师通常离不开机构,说到机构,必然涉及到巨人、学而思和高思之间的名师对比。

巨人造名师,但名师不断出走,剩下的巨人名师光靠家长口碑还不行,只能靠名徒的成绩来说话了,所以前年走了极端不是培养而是从3年级就开始集训名徒,因为去年拿了好成绩就收不住车了,但名徒能否长时间冲刺领先,这为同届家长所瞩目。

学而思从有奋斗经历甚至有传奇的北大(又加入南开)数学系毕业生中培养名师,靠家长们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这个步骤非常慢,短期不易见效,比如面对超素班的挑战,很多超一的孩子也坐不住了,纷纷跨入目标班来冲刺难度,结果出了好成绩就真是目标班的成果吗?

实际上,家长的把控大局、孩子自身的努力加上多个名师的指点,才是胜利的关键点。

高思是巨人出走的高端,名师如云,但我了解不深。

也有名师自己拉队伍,建立新机构的,这类名师有可能之前是机构造出来的,但之后就要靠家长口碑来混好生源了,凭真本事吃饭。这部分就不多谈了。

我个人认为,靠名徒的老师不算是名师,名师的徒弟不一定出类拔萃,名师与名徒的结合要靠缘分。

而师与徒的缘分相当程度上却是家长缔结的。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师门下,但很多孩子却没有成为名徒,这位名师也会有些着急,没有好生源,名气和形象就要褪色了。

现实中,很多名徒都不是靠名师,而是背后有家长的强大推动力。

而名师遭遇名徒通常有爱才之心,并没有太多的功利心,这样的佳话还不少。名师、名徒,相映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