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择校:择师、择家长

(2010-04-18 20:49:16)
标签:

择校

名小

幼升小

小升初

育儿

分类: 教育

新一年的北京幼升小,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很多家长正忙于这场家庭育儿大战役。

而小升初新政策的出台,如扩大外地生源的就学权利,更严格限制跨区流动,等等,无一不为家长们严重纠结的幼升小更是火上浇油,

如同疯涨的西城、海淀、东城房价一样,这三个区域的择校难度也大大提高了。

 

作为一个去年踏上F小末班车的孩子的家长,遇到几位孩子幼儿园同学的家长都说过:“你们进了F小,多好啊,我们当初也应该找找人,真后悔了。”我们说:“X小也不错呀,如果我们当初上了D小也不折腾了。”

 

是客套,还是真心话?

 

当然是真心话。

 

顶顶大名的F小,其入校竞争程度也异常激烈,择校成本之高超出无心人的通常想象。

入校以后,就学业来讲,课堂上的知识量孩子吃不饱,必须家长为孩子加餐,好在孩子觉得同学们都上课外班,自己不上不好。

既然都要在课外上补习班,名小的优势何在呢?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选一个名气虽小但教学质量也不错的准牛小呢?

 

为什么我们没上成D小呢?没有托人走关系,孩子考试考得再好也没有结果。

是天意如此?还是造化弄人?

 

原本,很多老人以及孩子家长都不赞成择校。

但以我们自身经历来看,却深知其中滋味:

父亲是从普小考到优秀的某学院附中初中,再通过中考考到市重点,高考很轻松地过了重点线。

母亲则是生长在高知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大放羊,孩子的成绩就一路平平下去。

 

实际上,北京教育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如同这个国家的社会构成一样,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分布,

众多成绩平平的北京学生考上大学很容易,但有把握考过重点线的学生却大比例地分布在几所重点高中里面。中考就成了考生们的大渡河。

 

现在问题就突出在小升初上。过去的我们是凭考试被录取,现在没有了统一的考试可对比,反而是五花八门的入校方式,推优、共建、派位、点招等等无奇不有,而著名的初中又大量集中在西城区(师大实验,师大二附中,4中,13分,8中,35中)和海淀的学院区(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严格限制跨区的政策,必然导致众多朝阳、丰台、石景山的孩子从幼升小就集中到西城、海淀的现象更趋激化。

 

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在可看得见的未来,看得见的好办法就是家长多花些时间对孩子学业自我督促。但首先,

为自己的孩子选个什么学校上呢?

 

我想说的是:

择校的前提是家长是否重视孩子的学业。

而择校的选点,择的首先不是名气,是择师与择家长。

这影响到两方面的事情:师资和生源。

事实却是,小学老师良莠不齐,不同家庭重视子女教育的程度也不同。

所谓生源的好坏,在我们看来,孩子是一张张白纸,由家长涂抹出很多的基色来。

也就是择校,一定要择师资和生源都好的学校。往往师资平庸,生源好的普小,也能出秀才。

 

公认的好学校(我们称之为牛小)如中关村3小、中关村1小,实验2小,史家胡同小学、育民小学,府学胡同小学等,师资优秀,生源充沛且高知家庭多重视子女教育,但入学门槛高,超出10:1的比例,竞争激烈,不仅择校赞助费高,且往往因居住地远而接送问题突出甚至于买房租房导致家庭生活成本高企。

 

对很多家庭来说,为自己孩子择校准牛小,较为现实,如孩子那几位幼儿园同学那样。这些学校之所以能称为准牛小,无一不是因为重视教学而在本区域内受人追捧。

 

择校,择师、择家长,就是今天的孟母三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