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界罗素最有名气的还是罗素悖论,这个悖论有很多变种及通俗形式,其中一个很有名的就是所谓的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从来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让他应不应该给自己理发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罗素本人提出的,但罗素曾表示过,理发师悖论是别人向他建议的,并且是一个无效的变种(即并不是罗素悖论的等价形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azd5MUmzRNBPElDibwnQ6WicoFib0cDyGCbJRcLmpFgedZuTtOpT17thkDxDtYddunumt95IMRFYdcO19lnnRemQ/0?wx_fmt=jpeg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3)" />
1910年罗素和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第一卷完工,手稿装了两大箱子费力的运到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社评估出此书会亏600英镑,但他们会好心的承担一半,另一半只能自己解决。那时候300英镑可是一笔巨款,在他们的申请下皇家学会慷概解囊赞助了200英镑,最后只能每人自掏腰包50英镑了。罗素在自传中感慨:“我们用10年的工作每人赚了负50英镑。”
(3)梅开三度——罗素的第三任夫人 皮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azd5MUmzRPnJvPnH4naYboyB0wFicGnH0Yh6ybmJmFGlaibXoK8oHOmMpmicGW0Qicpc1ibXy23DUU9icbdeJtMnUrg/0?wx_fmt=jpeg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3)" />
罗素和多拉的离婚官司宣判不久,1936年1月62岁花甲之龄的罗素和26岁的皮特•斯彭斯结婚了,科利特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绝望“她还会回到我的身边吗?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在某种意义上,我的船已沉没了,它撞在罗素的岩石上,也撞在我自己的岩石上”。
其实这之前罗素在真理的追求上也一样不好受,1931年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打碎了罗素追求绝对真理的梦想,在给自己的一个女粉丝(也是一个数学家)的信中写道:“哥德尔的追随者几乎使我相信为《数学原理》所花的20人年(就是他和怀特海的各10年)已成浪费,那书也最好被忘记,发现您并不这么看是一种安慰”,其中酸楚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1937年罗素最小的孩子康拉德诞生,这时他既要支付给前期的赡养费,还要养活一大家人,还有保持伯爵身份这种贵族的装逼生活,经济还是很拮据的,不过这可没有耽误老爷子对爱情的渴望。孩子出生后不久他终于卖掉了泰利格拉弗的住宅,换来了一笔收入。
上回说到盖姆尔•布雷南(1895 –
1968,英国作家杰拉尔德•布雷南的妻子)也是这时罗素的情人之一,1938年罗素和皮特还有他们的孩子康拉德去了美国讲学,这一年只比罗素小一岁的老相好奥托琳去世,罗素失去了这个陪伴他近30年的灵魂伴侣。第二年夏天罗素的另两个孩子约翰和凯特也来美国探望,但因为二战爆发他们被困在了美国。
不过他和盖姆尔的通信开始一直有,后来中断了一阵,直到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他们的关系又恢复了。杰拉尔德•布雷南后来回忆“尽管她从来没有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但我猜想可能是他对她有某种非礼行为,或者是让她离开我去同他结婚”。
罗素因为对婚姻和同性恋等的看法和那时的正统严重不符,所以在美国的日子也不算好过,报社也不敢向其约稿,1941年大富翁巴恩斯邀请罗素在费城的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罗素听人说这家伙习惯性的不能和人长期相处,所以签了为期5年的合同),果然巴恩斯于1942年解雇了罗素,但罗素通过法院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违约金(补偿金一直到罗素回英国才得到),而他的演讲则成为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哲学史》(1945)的基础(罗素自己说大约占了三分之二)。这部作品是他后期国际声誉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其版税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https://wx2/large/53b6eea2ly1flkzphbnwvj204u05jaa1.jpg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3)" TITLE="史上最风流的数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3)" />
1944年70岁的罗素回到英国后恢复了和盖姆尔•布雷南的联系,罗素说他的妻子皮特默许了他这样做,“我恨不能有约见你的那些时光,毫无止期的孤寂一步一步向我迫来,我觉得我现在所失去的我将永远失去,而我年轻时感觉不到这一点,我已活的很长了,但我仍未满足,再见,亲爱的盖姆尔,我全部的爱”。
盖姆尔信中也说到:“……渐渐地,你的美进入到我最深层的存在。我感觉到它就像感觉到枕边的夜风,或像听到空寂中远处麻雀的鸣叫,我不再觉得孤单,不再觉得无聊,因为你的存在把魅力注入这贫瘠的世界”。
同盖姆尔关系还在持续的时候,罗素又喜欢上了一个年轻牧师的妻子,1946年皮特因一次事故住院,牧师一家人搬到了罗素家中减轻他的家务负担。他们的感情十分玄妙,这时罗素已经72岁了,而牧师妻子只有20来岁,罗素给这位年轻女士写信“见到你是一种极大的愉快”,而她后来也说:“他们情感的激流具有特别强烈和完整的性质”,这种忘年恋一直持续到罗素逝世。
罗素的第三次婚姻在1949年开始破裂,就像很早以前他们的一个朋友谈到的一样:“皮特是个年轻美貌的少妇,既需要爱,也需要愉悦,虽然我确信她从未对罗素不忠过,但她需要进入年轻男士们的世界,渴望和他们交往,被他们趋奉和崇拜”。皮特住在偏远的乡下,身边没有佣人,只能自己料理家务,这种生活对于一个牛津毕业的年轻女性肯定是不习惯的。
罗素与第三任妻子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罗素简单的说到:“1949年当我的妻子决定不再需要我时,我们的婚姻就走到了尽头”。这期间1950年罗素去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又见到了曾经的好友
伊迪丝•芬奇(1900-1978),他们的友谊迅速升华成爱情,1952年年底皮特以罗素遗弃她为由与罗素离了婚(离婚后皮特一直不允许儿子康拉德与罗素见面,1968年罗素去世前两年康拉德为了见罗素与母亲闹翻)。很快12月中旬罗素与伊迪丝•芬奇结了婚,这是罗素最后一次结婚。(未完待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azd5MUmzRNBPElDibwnQ6WicoFib0cDyGC0E6CLPyOwjBfOYeAPbpHVZ0JsZUkcN5X5ibNCtAb1JvY8rxuibdaW6cw/0?wx_fmt=jpeg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3)"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