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2008-08-07 05:10:24)
标签:

中国记忆

五千年文明

首都博物馆

陆中摄影

陆中

参观展览会

旅游

分类: 参观展览会

 一场经过两年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席”,

《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和《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

五大展览将同时亮相,近千件精品文物将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徐州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经过徐州市博物馆考古人员一年九个月的努力,

日前成功复原。复原的金缕玉衣长1.74米,使用玉片4248片,金缕1576克。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使用玉片最多、玉质最好、

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挖掘时,玉衣已被盗墓者盗出墓室,并抽走金缕,

成为一堆散乱堆积的玉片。复原时,课题组对玉衣的头、胸、手、足等部进行仔细拼凑,

终于使这件国之重宝恢复原貌。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在我国自汉代以后的历代墓葬石刻、壁画、瓦当、砖雕、帛画上,及历代流传的占星、相地、占筮等数术中,都有关于“四灵”的内容。所谓“四灵”,是指代表四方神灵的四种动物,称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灵”作为一个代表四方的整体受到崇拜,大约产生于战国初期或稍早。将“四灵”与四方相结合,则与古代的天文学和五行学说有关。我国古代把全天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称为二十八宿,根据它们的出没和中天时刻以定四时。战国以后,又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分别以“四灵”来命名。

  四灵中的苍龙、白虎、朱雀分别是三种动物,只有玄武是两种动物的合体,从图像上看,是龟蛇纠缠的形象。宋人洪兴祖注《楚辞·远游》说:“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之形象形成于西汉末年,由于民间信仰以为龟蛇为雌雄二物,不可分离,故以龟蛇作为玄武神的象征。《后汉书·王梁传》称:“玄武,水神之名。”唐李贤注曰:“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到北宋,道家为避天尊圣祖玄朗神之讳,改玄武为真武,成为道教大神。到明代,明成祖朱棣以一藩王而伐天子,决意以北统南时,不得不乞灵于天神,玄武为北方之神,故对玄武神特别尊奉。明朝各大小衙门一律建玄武庙,而在南方民间信仰玄武尤烈。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摇钱树:东汉(25~220年),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四川省绵阳博物馆藏。

    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以铜管作树干,插在浮雕天绿、辟邪纹的陶座上,五组枝叶分插在树干套管上,树顶一人正将玉兔捣成的不死“神丸”置于雀嘴,树枝上满布铜钱,树叶上还饰有西王母长生不老神仙故事及乐舞杂技者形象。树叶婆娑,满布铜钱,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哗哗坠落,故名为“摇钱树”。摇钱树在东汉的墓葬中常有出土,人们在树上挂满铜钱,塑造神仙故事,祈盼它能像果实那样可以不断地“开花结果”,希望能像神仙一般长生不死。“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墓中随葬摇钱树,表达了汉人渴求财富的愿望。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汉代彩绘雁鱼铜灯更为奇妙,令人赞叹不已。这盏铜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造型寓动于静,妙趣横生。由雁首鱼头、雁身、灯盘、灯罩四个部分组合而成。鱼腹、雁肚、雁颈内都是空的,且彼此相通。铜灯的四个部分可自由拆装,便于擦洗。灯罩为两片弧形铜挡板,可左右转动开合,这样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在鱼鳞雁翅等部位铸有精细的纹理,并用红、绿、蓝、白等色加以彩绘,鲜艳夺目,光彩照人。雁鱼铜灯别致的造型,巧妙的构造,华丽的色彩,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而其最特别的地方是带烟管,具有销烟功能。灯火点燃时,燃烧形成的烟雾,通过鱼型灯罩导入雁颈造型的烟管,再经烟管进入盛有水的雁腹,最后被水溶解,其原理好似现代的抽油烟机。这样就减少烟雾对居室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古人的环保意识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西汉鱼雁铜灯,在审美的领域,把一定的造型艺术引入到灯具设计中,使之增加了实用性以外的文化内涵。雁鱼铜灯又把彩绘引入装饰中,迎合了当时的审美情趣。特别是为了销烟除尘,在油灯上加装导烟管,这无疑是汉代古人的全新发明,也是油灯照明史上的一大创举。这两盏铜台灯尺度适宜、结构合理、造型生动、装饰华丽,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鎏金银面具    年代:辽(916--1125年)

  尺寸:高21厘米,上额最宽处19.3厘米

  内蒙古敖汉旗新地乡英凤沟辽墓出土

  所属博物馆: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藏

  银面具出土时覆盖于死者面部,保存完整。用薄银片制成,面部轮廓清晰,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及鬓两侧有孔,可系结。契丹贵族死后,面部往往罩一件面具样的金属片,躯体则用锦彩络缠或用银铜丝网络络住。这是因为契丹人相信金属面具和网络可罩护尸体,存亡者之魂并且保护尸体不朽,可以死而复生,与汉代使用“玉衣”的丧葬习俗相同,也是契丹贵族厚葬风尚的反映。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太阳神鸟金箔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这个展览集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的镇馆宝物,不看遗憾。

到首都博物馆买中国记忆门票就可以看五个展览

(不必预约,老年证15元,预约的也要买中国记忆展票)

8月8 9 10 11日不对外开放。中国记忆展览持续到10月7日。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2008-8-01 拍摄于首都博物馆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五千年瑰宝(1)——首都博物馆(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