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济南后宰门街老城区的老巷子及泉群

标签:
济南后宰门街老城区老巷子及泉群岱宗泉 |
后宰门街
这条街西临德王府后门,自然要比王府正门显得清静一些;北邻大明湖,属于休闲游玩之地。位于二者之间的后宰门街,自然是占尽地理优势,延绵着自己的历史韵味。后宰门街之所以被泉城市民喜爱,主是因为这条街有好玩的、好吃的和好看的:该街的东头曾经有过济南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有过僧侣禅居的福慧禅林;有创出鲁菜名吃“九转大肠”的饭庄“九华楼”;还有以制作猪肉灌浆包、罐儿蹄闻名的同元楼饭庄;以及远近闻名,铺面之大能容三百多个250公斤装酱菜缸的远兴斋酱园;还有炮制儿科良药“至圣保育丹”的庆育药店。
从岱宗街出来就来到了老济南另一条有名的商业街——后宰门街,她东起县西巷,西与曲水亭街相接。后宰门街是济南市清代、民国时期商铺云集的主要街道。1466年(明成化二年),德王朱见潾在珍珠泉一带大兴土木,修建德王府。因王府北门厚载门紧邻当时的百花桥街,清乾隆年间遂将此街改名为厚载门街,取《易经》“厚德载物”之意。而如今的叫法后宰门,则又是**初年的事情了。至于在这条街上兴盛一时又暗淡衰落的商号、住户,更是数不胜数。旧时,后宰门街的繁华兴隆与相邻的芙蓉街相得益彰,构成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逛够了芙蓉街的书店、古玩店、百货店,再到曲水亭喝茶或到后宰门街吃上一顿,是当年老济南人消遣游玩的必经线路,正所谓“芙蓉街,西奎文,曲水亭街后宰门”。
当年后宰门街的东头,便是九华楼饭庄,鲁菜中的“九转大肠”就诞生于此;与其相邻的同元楼饭庄,拿手菜是糖醋鲤鱼、荷花粉蒸肉、罐儿蹄,人称“香半城”;要说铺面最大的,则要数远兴斋酱园,据说能盛250公斤酱菜的大缸,远兴斋里有多个;而其他如鼎豫服装店、钱茂林笔墨店、翡英斋裱画店,当年也是享誉一方。
如今繁华散尽,后宰门街东头关帝庙遗址对面的一大糕点,成了存留至今的少数老字号里生意不错的一家。始建于1912年的一大糕点,由周姓浙江嘉兴人在济南创立,时称“天南货栈”,后因其招牌竖写,其中的“天”被顾客拆念成“一大”,故被称为一大南货栈,并流传沿用至今。一大以经营传统糕点为特色,其中以蜜三刀、罗汉饼、牛舌酥、开口笑等“京八件”糕点最为有名。后宰门街86号,深长小巷的尽头,藏着清代田姓盐商留下的田氏公馆,如今已是此街富有特色的一处景点。外方内圆的月亮门内,3米多高的正堂屋灰瓦红墙,修葺一新的红彤色木花棂窗,显出当年主人家的显赫。再往西走不远处有一座百年老店“庆育药店”的旧址。据传清同治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创办了声名显赫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有位尹姓商人在后宰门开了家中药店,店名效仿庆余堂,称之为“庆育药店”。20世纪50年代初庆育药店停业,但原来的建筑和招牌一直保留至今。后宰门街的最西头还有一座基督教堂,她原本是教会所属的一个诊所。当时在济的美国信徒May出资一万元,在教会诊所的基础建造了礼拜堂。教堂建成后由美国南浸会教士主持教堂事务。新中国成立,由中国牧师接管教堂事务。后宰门教堂西临曲水亭街,教堂在曲水垂柳的掩映下,显得分外幽静。
基督教堂
后宰门街的最西头还有一座基督教堂,她原本是教会所属的一个诊所。当时在济的美国信徒May出资一万元,在教会诊所的基础建造了礼拜堂。教堂建成后由美国南浸会教士主持教堂事务。新中国成立,由中国牧师接管教堂事务。
日,济南老城区的历史传统街巷——后宰门街经过近一年的整修,重新恢复了古色古香的原貌。老街重现,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老街现古韵
庆育药店
再往西走不远处有一座百年老店“庆育药店”的旧址。据传清同治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在杭州创办了声名显赫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有位尹姓商人在后宰门开了家中药店,店名效仿庆余堂,称之为“庆育药店”。20世纪50年代初庆育药店停业,但原来的建筑和招牌一直保留至今。









田家公馆
后宰门街86号的田家公馆,在后宰门街中段路南
2004年3月11日发现
后宰门街发现"砖雕古宅"
专家称该宅院购得上市级保护文物
本报济南2004年3月11日讯(记者雍坚)栩栩如生的砖雕装饰,保存完好的木花棂窗,错落有致的院落宅门……今天,济南市考古所文物普查人员在省城后宰门街意外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宅。其文物价值之高堪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伯仲。
今天上午,记者在后宅门街的一条支巷中,见到了新被考古人员发现的清代民宅。这处门牌为后宅门街86号的院落大门朝西,高约3米的月亮门外方内圆,四角为如意形砖雕。进得门来,正对面是一座作影壁用的假山,假山北面是一道二门,从磨砖对缝的工艺看,当时修建时极为考究。二门里面是一处四合院,东屋、西屋作过维修,正(北)屋则全部保留原貌,深蓝色干搓瓦铺顶,高约0.4米的花瓦脊呈蝎子尾型。尤其令考古人员惊叹的是,正午前脸的木花棂窗保存完好,这在存留至今的老济南古建筑中已非常罕见。
假山南面是一座二层小楼,考古人员初步断定这是一栋百年前的绣楼,即女孩闺房。古时女孩出嫁前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由此可见一般。绣楼北山上饰有蝙蝠、寿桃等几组砖雕。尤为精致的是,通往绣楼的二门门楼上保存完好的牡丹、荷花、牵牛花等砖雕饰品。在制作技艺上这组作品为高浮雕和镂雕相结合,概为艺人雕好砖块后直接镶嵌上去的。绣楼南侧为五间旧式南屋,墙面上同样饰有数组砖雕,其中有手法细腻的高浮雕龙腾图案。济南市考古所副所长李铭认为,有这么多精美砖雕的旧式民宅在省城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在文物价值上,这栋院落够得上入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附近街坊回忆,这栋民宅以前为一户田姓盐商的私人住宅,正屋北面原有假山鱼池,也是该大户人家的。
2009年7月31日
7月31日上午阴雨朦朦,哲社学院“古都风情行”济南市区老建筑存在状态调研团一行4人来到后宰门街86号,拜访当地有名的古宅——田家公馆。通过具体的信息搜集之后,队员们就相关问题向附近的街坊邻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提问,得到满意解答。对公关的建筑风格、建造历史以及周边环境的变迁有了一个系统的把握。
田家公馆,位于后宰门街86号,高5~7米,占地面积:30~40平方米。其建筑结构及风格是木结构框架,青砖为辅,四梁八柱的整体结构。清末年间由富甲一方的盐商所建,院内精巧别致,有假山,水池,珍珠泉渗入,历经百年,堪称一绝。
此院落建于清末,精巧别致,院子原主人姓田,是一个富甲一方的盐商。大院原有三进院落、五个院子,现在较为完整的只有中院。建筑坐落于后宰门街,是济南市清代、民国时期商铺云集的主要街道,多居住着富商和大官贵人。由
经过一天的调研,队员们了解到,由于田家公馆年久失修,大院内部厢房、门廊等建筑破坏的很严重,同时周边环境的拆迁改建也牵连到了院落整体的布局,失去了原有的美感,这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后宰门街,我们被这样的一座门脸所吸引。根据旁边墙上的介绍,这里就是田家公馆,所谓田家大院。
再仔细瞧瞧,门口两行醒目的大字“私人住宅
http://img.bimg.126.net/photo/9P6THHGGp90duaNk1evJlw==/1722908332446506435.jpg
一大糕点
后宰门街东头关帝庙遗址对面的一大糕点,成了存留至今的少数老字号里生意不错的一家。始建于1912年的一大糕点,由周姓浙江嘉兴人在济南创立,时称“天南货栈”,后因其招牌竖写,其中的“天”被顾客拆念成“一大”,故被称为一大南货栈,并流传沿用至今。一大以经营传统糕点为特色,其中以蜜三刀、罗汉饼、牛舌酥、开口笑等“京八件”糕点最为有名。
岱宗泉
她比较弯曲绵长,西头到百花洲,向东走然后拐了个弯后折向南,南头连接后宰门街,在街的南头有一眼泉,名岱宗泉。
舜网2002年8月27日消息: 历下区岱宗街的居民们今天遇到了一件气愤事:有百年历史的岱宗泉碑,今天凌晨被人盗走了!
下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仍有不少热心的市民聚集在泉边,痛斥盗碑者的无德行为。只见土坯墙上原先镶嵌泉碑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大洞,非常难看,泉边还散落着一些盗碑者撬碑时弄掉的土坯砖。
岱宗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昨天晚上近12点,她从泉里提水时,泉碑还好好地嵌在墙上。
土坯墙的从属房房主孙大娘告诉记者,岱宗泉碑大约有100多年历史了,碑上的文字很模糊,但她依稀能记得碑上有“宣统”两字,估计这块泉碑是清末设立的。孙大娘称,她从来没有见过岱宗泉干涸的时候。作为岱宗泉的老邻居,泉碑被盗她非常心疼!孙大娘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不住地埋怨家人晚上睡觉太死,打雷下雨时让无德小偷钻了空子!
记者随后和市名泉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遗憾地告诉记者,关于岱宗泉碑碑文,史料没有任何记载。
小资料:
根据《名泉保护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先市内、后市外,先抢救、再修复”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完成抢救修复石湾泉、濯缨泉、刘氏泉、玉乳泉、珍池、泮池、玉环泉、不匮泉、岱宗泉、广福泉、华家井泉等将近40处名泉。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名泉的抢救修复重在保持古朴、原貌,所用石材石料尽可能采用原有的,设计风格也尽量突出传统特色。如泮池的修复,就保留了古桥和周围石栏的原来式样,保持了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
伴随着百花洲片区拆迁公告的贴出,位于济南老城区中的岱宗街近日引起市民关注。这条即将退出济南人视野的老街上积淀着怎样的故事?记者深入实地展开寻访……
白雪楼,李攀龙昔日读书处
这条叫寿云里的里弄在岱宗街一带,专家说,即便在整个市区,像这样保存完整的里弄也很难找了,保存下来太有意义了
发现
岱宗街上有条“支巷”
巷口有座大门,里面三个院落风格一致
探访
里弄三院原属一家
可惜,后代说不清具体来历
历史
里弄建于上世纪20年代
知情者回忆和专家断代完全吻合
价值
是济南老城最后一条里弄
保留下来太有意义了
济南市考古新发现深巷透出福慧禅林大殿
2003年1月27日讯 伴随着济南市县西巷综合整治工程拆迁工作的基本结束,深藏于后宰门街支巷的福慧禅林大殿近日向世人展示出其古朴沧桑的原始风貌。
福慧禅林大殿位于后宰门街东首钟楼寺派出所西侧的一条支巷中,门牌号原为后宰门街11号,其东邻即是济南城区最大的关帝庙。文献记载,福慧禅林院相传始建于唐朝,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原占地面积约700余平方米。该庙宇在解放后成了后宰门副食品店,拆除了原山门、东西殿,改建成门市部楼房,现仅存大殿。若不是县西巷综合整治工程的拆迁工作去掉了其周边建筑,这座长期尘封于深巷中的古建筑仍不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天上午,记者在福慧禅林大殿前看到,这座佛教建筑为三开间三进间结构,大殿东西长14米,进深约10米,基本保存完好的梁架上依稀可见斑驳的彩绘。虽被积年灰尘所蒙蔽,大殿顶上绿琉璃瓦仍透露出昔日的富丽堂皇。不知为何,大殿前檐本有的瓦当皆不见了踪影。来此拍照的沈胜利老先生说:“前几天我来拍照时檐下瓦当还全部存在,瓦当上青龙图案栩栩如生,且有好多种。”
记者稍后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取得联系,副所长李铭告诉记者,为防备福慧禅林大殿的建筑部件遭遇不测,早在十几天前,文物管理部门已委托他们将大殿前檐独具特色的瓦当暂时拆下保存,以待将来修复福慧禅林大殿时再放回原处。
福慧禅林寺始建于唐朝
只保留仅存的佛殿
武岳庙的西侧还有数组古建筑,其中核心位置的就是福慧禅林寺的佛殿。记者现场看到,该大殿目前保存相对完好,青砖、琉璃瓦透着一股古韵。下一步将通过修缮,让佛殿恢复昔日的风采。
福慧禅林寺相传建于唐代,在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曾为三开间三进间结构。该佛殿所在的庙宇,在解放后成了后宰门副食品店,原来的山门东西殿,均被拆除。在六七年前拆迁时,长期尘封于深巷中的这座佛殿才显露出来重新进入人们视线当中。当时,为防备福慧禅林大殿的建筑部件遭遇不测,大殿前檐独具特色的瓦当暂时拆下保存,此次重新修缮时可再放回原处。
很多济南人对福慧禅林寺没什么印象,但是据传在古代该寺香火很旺,曾有过僧侣禅居在此。
后宰门街关帝庙始建于宋代,初名汉寿亭侯庙,后改称关岳庙、关帝庙,为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济南府学文庙亦是始建于宋代,建筑规模和时间上同样是济南之最。
府学文庙被分割为三部分,除照壁、大成门、泮池尚能临街看到外,其主体建筑大成殿长期隐于大明湖小学院内,不少济南人甚至忘却了它的存在;后宰门街关帝庙亦是长期隐身民居之中,本身也被辟为民居,若不是去年进行的县西巷、钟楼寺街一带的拆迁改造,多数人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主殿后檐坍塌后仅剩下东山墙,粗大的梁架暴露于外,但前卷棚后搭连,三开间、五进间、七架梁的高规格结构仍然清晰可见。一位家住附近的老街坊说,文革中,庙内碑刻被拉倒后,埋进了主殿室内。
在县西巷综合整治工程中,后宰门街关帝庙拟就地保护,并恢复昔日风貌。为保护这座弥足珍贵的古建筑,半年前,济南市文物部门已将南起后宰门街、北到万寿宫街、东至钟楼寺街、西及塘子胡同的方形区域进行拉墙保护,这个区域内除关帝庙外,还包括其西侧的福慧禅林。
九华楼饭庄
当年后宰门街的东头,便是九华楼饭庄,鲁菜中的“九转大肠”就诞生于此;要说后宰门街上名声最响的,非九华楼莫数。九华楼原先在老街最东头,是杜氏富商所开的一家饭庄。当年它与庆育药店、同元楼饭庄、远兴斋酱园并称为后宰门街四大名店。清光绪初年,鲁菜中的“九转大肠”便在九华楼诞生。后来,九华楼渐渐衰落,最终成为普通民居。如今,九华楼已被拆除,我们期待着它的重建。
同元楼饭庄
与九华楼饭庄相邻的同元楼饭庄,拿手菜是糖醋鲤鱼、荷花粉蒸肉、罐儿蹄,人称“香半城”;
远兴斋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