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南平案犯郑民生自述行凶三动机

(2010-03-25 12:30:52)
标签:

案犯

作案动机

地沟油

郑民生

南平

杂谈

分类: ◈时事社会◈

福建南平案犯郑民生自述行凶三动机

 

     (bluexj博客综合《新京报》讯)

 

     福建南平案犯郑民生自述行凶三动机

郑民生



福建南平案犯郑民生自述行凶三动机
    昨日,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上课前一一在校园内的绿篱上系上小白花,

以寄托对8名遇害同学的哀思。新华社发

 

  【凶手档案】

 

  郑民生

  1968年4月30日生,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未婚,原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

  3月23日7时20分左右,正逢孩子上学的时间,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郑民生手持砍刀,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目前已有8名孩子死亡,5名孩子受重伤。

 

    【作案动机】

 

    他杀人后自供作案动机:工作无着、恋爱失败、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目的是报复社会!

  此前,郑民生常被人说有一点不正常,除了喃喃自语,他还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性情。

  “他有次在楼下玩麻将,我逗他,就装作和人说话的样子大声说:陈局长,就是这个人赢了我好多钱。结果他吓得一哆嗦,站起来就跑了。”郑的一位李姓邻居说。

  他还曾不打招呼就带着邻居家的孩子上街玩,吓得邻居家以为孩子丢了。

  但邻居们都认为,郑并没有精神疾病,只是一个不通世故的人。

  据提前介入该案的检察官介绍,看不出郑民生有精神异常特征。其对作案动机的供述符合逻辑,自供原因:一是工作无着,二是恋爱失败,三是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主要动机还是因上述原因而报复社会。

  刚失业时,郑民生曾多次外出找工作,每次他都笑嘻嘻地跟陈老板说一声,并拿上一瓶他每次必买的果粒橙。但几次外出都没有医院愿意接收他,今年以来,郑几乎没有再出门找工作,邻居们好几天才看到他一次。

  陈老板发现郑每次路过她的店铺,都要照墙上的镜子,以至于她想摘掉镜子。

  郑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说得过去,但事发前几个月,郑民生的三哥将母亲送到另一个兄弟家。郑的三哥告诉陈老板,郑民生总是指责母亲“害了他”。

  与哥哥的矛盾也随之增加,“他哥哥开始嫌他占着家里地方又不挣钱,很多余。”打扫卫生的吴老伯说。

  郑民生也不再打台球———这是他少有的爱好之一,在马站社区卫生所工作时,他把大部分空闲和零用钱都花在了街对面的台球厅里。

  “他瞄的时间长,是个敏锐又有耐性的球手。”陪郑打过球的李先生说。

  3月23日,早晨6点半左右,郑民生身着白色运动服,跑过陈老板的店铺。陈刚刚开门,就看到郑民生冲路上的老人打招呼:“走,锻炼去!”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年级学生欧阳宇豪的母亲黄宝珠起床,给孩子煮了粥。

  几分钟后,有人看到郑民生搭上了一辆摩的,朝山下驶去。从三官塘到南平市实验小学,摩的只需不到十分钟,那是所当地条件最好的小学。

  7点出头,黄宝珠牵着儿子的手出门,在家门口搭上一辆路过的公交车。从黄宝珠家到实验小学只有一站路,十几分钟后,母子俩来到校门口。黄宝珠低头看表:7点23分。

  欧阳宇豪松开黄宝珠的手,踮脚亲了一下妈妈的右颊,转身融入等待7点半开校门的小学生人群中。

  黄宝珠看到儿子蓝色的米奇书包随着步伐起伏。侧过脸,她看到一个白色运动服男子走向成群的小学生,刀握在手。后来,欧阳宇豪和其他12名学生倒在血泊中。

  杀人的就是他,郑民生。


 

    请您投票:福建南平8死5伤惨案校方有没有责任?

   

    福建南平九学童校门前毙命案质疑学校开门规
    笑话:打牌与干部考察

    地沟油的三大去向

    你一定吃过地沟油川菜馆湘菜馆用“地沟油”最厉害

    地沟油的三大去向 福建南平案犯郑民生自述行凶三动机

    初识云南——第一天

    海南岛之行——第一天

初识云南——尾声篇

         bluexj博客(http://blog.sina.com.cn/bluexj)致力于打造传播实用资讯、网友交流的资讯博客

宗旨:之于网,服务于

口号:草根的视觉,捕捉更多的关注!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

    QQ:17673321  

人民时评:对地沟油百姓只能无畏淡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