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西八里庄和慈寿寺塔(组图)

标签:
老北京西八里庄慈寿寺塔史话老照片 |
分类: 舊京一瞥 |
西八里莊,現在都知道是北京海淀區的一个街道行政區。名稱的來歷自然是西八里莊,那又爲什麽叫“八里莊”呢,是因爲它距阜成門有八里地。可又爲什麽要加個“西”呢,是因爲京東朝陽區也有個八里莊,早先屬大興縣,是距朝陽門八里,在北京城的東邊。所以這北京城西邊的八里莊就叫成“西八里莊”了。西八里莊原來就是一个村子,但是地处京西要津,出阜成門奔西山的官道穿莊而過,這段路後来就叫西八里莊路。解放後修了阜外大街和阜成路,出城西行的車馬行人也就不走西八里莊了,老路就成了一條當地的小胡同,不再被外人所注意。這段路西接田村路,東端現斷在北窪(村)路上,早先是直通阜成門的。路北面紧鄰慈壽寺塔,跨越京密引水渠的新橋早已架好,但道路尚没有完全展寬打通。
這阜成門外向西,一路上還是有些名勝古蹟,過了甘家口就是釣魚臺,再走不遠就到了西八里莊。西八里莊原有石砌寨牆和寨門,寨門還眞像個縣城的城門樓,不過這寨門和寨牆不是用城磚,而是用石块砌成的。門樓是灰筒瓦硬山卷棚頂,三開間,進深一間,下面門樓臺座正中闢一個三伏三券的券洞,中設內嵌式對開木門,一個村莊的寨門着實很氣派。最近在改造展寬,一些房子被拆除後,殘存的一小段東寨牆還眞就露了出來。
進莊子東寨門,右手就是摩訶庵,本是明嘉靖年太監趙政的墓地,他怕斷了香火,就建了這個廟,這樣就能誦經不絕,香火不斷了。院四隅各建角樓一座,金剛殿内壁上嵌有六十一方明代重臨集篆三十二體金剛經刻石,刻工精美。明清兩代文人墨客春遊至此,觀景賞花多有題咏。摩訶庵院內原有杏树上千棵,每當花開時節來庵內上香和賞花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清末慈禧太后春季去妙峰山朝頂時,八里一歇,這裏便成了歇腳的“准行宮”。民國二十三年,卽1934年,該寺闢爲了校舍,辦起了小學校,一直延續到解放後,就是現在的海淀區八里莊小學。老北京歷朝歷代建的廟宇奇多,現在大多也就留了個名兒,要不是小學校佔用,八成也早給拆了,現在這摩訶庵還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呢。
再沿路西行不足半里,迤北就是慈壽寺。慈壽寺是明朝萬曆年間慈聖皇太后爲彰顯自己的地位,以供奉九蓮菩薩的名義,命剛十歲的兒子萬曆皇上朱翊鈞爲母親祝壽興建。於萬曆四年(1576年)建成,到2016年整好是四百四十年。原寺廟規模宏大,建築規制極高,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曾下旨修葺慈壽寺和密檐寶塔。但到了清末,慈壽寺逐漸衰落,光緒年間的一場大火,又將寺內殘存的建築盡數燒毀,僅剩密檐寶塔留存下來。慈壽寺密檐寶塔本名永安萬壽塔,塔爲十三級密檐實心磚塔,俗稱慈壽寺塔,也叫八里莊塔。永安萬壽塔是仿天寧寺塔而建,被視爲天寧寺塔的姐妹塔,但造型少了些宋遼時期塔的靈動,但塔身雕刻美輪美奐,據說十三层檐下原挂有銅風鈴三千多個。塔門上方的四块匾額保存完好,分別是:南面“永安萬壽塔”,東面“鎭静皇圖”,北面“眞慈洪範”,西面“輝騰日月”。現在塔下圍以矮牆和鐵欄,遊人不能靠近塔身,在南面額“永安萬壽塔”下面,塔前放置有一个倣製香爐,鐫刻有“慈壽塔”字樣。慈壽寺塔於1957年被定爲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塔身塑像有風化破損外,至今保存維護完好。
慈壽寺塔現在還被稱爲玲瓏塔,是因爲八十年代以塔爲核心,修建了玲瓏公園,塔以園名,就叫開了,附近新開的路也叫玲瓏路。玲瓏公園北頭有一段鐵軌,還陳列着一台四對主驅動輪的標準蒸汽機車車頭,這是留存了一段老北京鐵道史的遺蹟。這裏本是由豐臺過來去西直門車站的一段鐵路,卽1909年通車的京張鐵路經過的一段。在昆玉河改造,修通玲瓏路之前,這裏原本還留有跨河的鐵路橋,後來鐵路橋拆除了,就留了这一小段鐵軌和曾经频繁過往的火車頭,也算是古老的寺院寶塔和近代科技浓縮於一園聯袂展現的代表之作。
現在“慈壽寺”卻是名聲大振,是因爲玲瓏路跨越昆玉河的大橋命名爲“慈壽寺橋”,公交車站叫“慈壽寺橋”站,而地鐵6號、10號綫,在這裏就叫“慈壽寺”站。所以慈壽寺塔必然會讓今後的京内外人士所熟知。
1870s,慈壽寺燒毀前的永安萬壽塔(八里莊塔),塔院南北有三座門,四周有碑亭。原註釋:Pali
Chuang Pagoda.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No.116。
1890s,慈壽寺燒毀前的永安萬壽塔(八里莊塔) [(英)喬治·莫理循 George Ernest
Morrison]。
1902~1905,西八里莊東寨門外,通往阜成門的官道(西向)。從這裏到阜成門距离八里地,可見位於西八里莊西北的慈壽寺塔。
1906~1909,北京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寺燒毀後,僅存十三級密檐寶塔
[(德)恩斯特·柏石曼 Ernst
Boerschmann]。
1906~1909,慈壽寺塔細部 [(德)恩斯特·柏石曼 Ernst Boerschmann]。
1907,慈壽寺塔
[(法)菲爾曼·拉里貝
Firmin Théophile LARIBE]。
1907,慈壽寺塔下部須彌座蓮臺,塔門 [(法)菲爾曼·拉里貝
Firmin Théophile LARIBE]。
1917-1919,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慈壽寺圍牆還有。原註釋:Pagoda toward Pa Ta
Chu.(塔靠近八大處,顯然是標錯了)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慈壽寺塔塔刹(上圖局部),塔刹寶珠爲葫蘆狀,比例不協調,顯小,不如天寧寺塔雍容大氣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西八里莊東寨門內側(西面),通過門洞的駝隊奔西山方向行進。原註釋:Gateway & Camels.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7-1919,西八里莊東寨門外側(東面,現在的西八里莊路東口百年前的樣子)。門洞內可見摩訶庵的山門,後來1934年在廟裏辦了小學校,就是現在的八里莊小學。原註釋:Gateway toward Pa Dah Chio.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20s,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塔周圍的土地已垦殖莊稼,往來的駝隊從塔邊經過(手工上色照片)。應該也是做成了明信片。
1924~1927,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塔前已種了莊稼。原註釋:Pagoda,
plants in front.[(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24~1927,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原注释:Pagoda toward Pingzze Men(塔靠近平則門。這個還靠譜) Pagoda.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30s,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行走在這裏的駝隊。
1930s,北平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明信片。
1930年前後,北平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
1933,北平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原註釋:Ci shou si
ta.
1933,北平西八里莊慈壽寺塔(永安萬壽塔)。原註釋:Ci shou si ta.
1933,北平西八里莊慈壽寺塔下部須彌座和金剛塑像。原註釋:Detail of Ci shou si ta showing relief
work.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35年前後,慈壽寺塔。選自《亞細亞大觀》(1932-1936)。
1935年前後,慈壽寺塔觀音菩薩像碑。選自《亞細亞大觀》(1932-1936)。
1939年前後,慈壽寺塔細部。選自《亞細亞大觀》(1935-1942)。
1940,慈壽寺塔側的茶棚。選自《北支》攝影雜誌。
1941,慈壽寺塔側的老農。選自《北支》攝影雜誌。
1946,阜成門外西八里莊東寨門內側(西面),進入寨門的駱駝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
1946,阜成門外西八里莊東寨門內側(西面),進入寨門的駱駝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46,阜成門外西八里莊官道,卽後來的西八里莊路,道路上行走着奔向西山的駝隊。背景的密檐塔是慈壽寺塔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下面照片是博主前些年拍攝:
慈壽寺塔(北面) [攝於 2008-9-15]
慈壽寺塔(南面) [攝於2008-9-15]
慈壽寺塔須彌座蓮臺,塔門和金剛塑像 [攝於2008-9-15]
慈壽寺塔文保銘牌 [攝於2008-9-15]
慈壽寺塔須彌座上南面塔門、金剛、匾額(永安萬壽塔)及雕刻細部
[攝於2008-9-15]
慈壽寺塔仰視 [攝於2008-9-15]
塔前的香爐(鼎) [攝於2008-9-15]
塔影婆娑 [攝於2008-9-15]
夕陽下的慈壽寺塔,昆玉河,藍靛廠南路(河西南行道),玲瓏公園外
[攝於2008-9-15]
玲瓏公園北端鐵路遺址上陳列的蒸汽機火車頭,原豐臺到西直門的火車道經此
[攝於2008-9-15]
西八里莊路,這是準備拆了展寬,八里莊小學(摩訶庵)還是要保護下來的
[百度全景截圖,拍攝日期 20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