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Q-老牛
CQ-老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2,133
  • 关注人气:5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2019-08-10 22:27:48)
标签:

摄影

葡萄牙

辛特拉

文化

旅游

    辛特拉(Sintra)是里斯本北郊的一座小城镇,位于里斯本以西约20公里。这个小镇因辛特拉山而得名。辛特拉山气候优越,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最早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看中了辛特拉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从14世纪开始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避暑行宫,就是现在的辛特拉王宫。从15到19世纪,大批的贵族、富商、艺术家们追随国王的脚步,也纷纷涌到辛特拉建造别墅和居所。渐渐地辛特拉就形成了一个小城镇。
    其时,在公元11世纪,伊比利亚半岛还被北非的摩尔人(即阿拉伯穆斯林)统治时,辛特拉就比较有名了。摩尔人还在辛特拉山上建了城堡。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各式各样的建筑在辛特拉拔地而起,有摩尔式、哥特式、曼纽尔式、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等等。辛特拉地区各种独特风格的建筑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辛特拉文化景观”,使得辛特拉这样一个山区小镇成为了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辛特拉地区也成为了葡萄牙的旅游胜地。
    不过,游客们到辛特拉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罗卡角。罗卡角(Cabo da Roca)位于辛特拉山地最西端一处海拔约140米高的狭窄悬崖。它是毗邻大西洋的海角,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
    罗卡角的山崖上立有一个面向大西洋的纪念碑,碑顶上是一个金色的十字架。碑上刻有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史诗般的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又译《葡萄牙人之歌》)中的两句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a)。这两句话,也成了罗卡角最准确生动的表述。其意境类似于我国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
    罗卡角与南非的好望角和智利的合恩角被称为世界三大知名海角。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不过我们这次去辛特拉却很不顺,碰上下雨,天气阴沉。特别是罗卡角,雨雾茫茫,大海被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向西望去,什么都看不到,没有“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感觉,更有“天涯海角”的意境,像是走到了天边,走到了天的尽头。
    辛特拉给我的印象很一般,还不如我走过的欧洲一些小镇漂亮。可能是我们许多地方没去,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加上下雨,天气阴沉,能见度不高,游览兴致不大,我们又没有当地导游介绍,对所谓的“辛特拉文化景观”,欧洲浪漫派建筑中心没有一点感觉。罗卡角给我印象也一般。不要期望它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去体会走到欧亚大陆最西边的那种意境。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去辛特拉,第一个要去的当然是辛特拉王宫。不过第一眼看到辛特拉王宫时,真是大失所望。这也叫王宫?外表真是太普通了。不过虽然外表朴素,但历史却比葡萄牙历史还长。始建于约翰一世,直至16世纪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才完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据说王宫内很奢华,可惜我们没有进去。细细观察一下建筑的外观,还是能发现一些特别之处。它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很杂,融合了哥德、摩尔、曼努埃尔风格。从门窗来看,摩尔风格似乎还更重一些。这也难怪,它本身就是在一座阿拉伯豪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看它窗子的造型与雕刻,阿拉伯建筑风格的痕迹特别明显。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王宫虽然其貌不扬,但有两座像塔一样高高耸立的建筑物却很醒目。乍一看还真不知是什么玩意儿,欧洲高高的建筑一般都是教堂尖顶或钟楼,但这两个高家伙显然不像。不管是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甚至清真寺,他们的塔楼都不会是这个样子。它们像是烧窑的烟囱。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两个高家伙还真是烟囱,但不是用来烧窑的,而是王宫厨房里的烟囱。王宫厨房要做多少人的饭呀,要这么大两个烟筒?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两个高大的家伙成了辛特拉王宫最醒目的标志,在哪儿都能见到它们。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层层迭迭。山上的植被很好,的确是避暑的好地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但就建筑风格来说,感觉大多数和其他地方的建筑没什么区别。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山顶上是“摩尔人城堡”遗迹,可惜雾茫茫的看不清楚。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风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风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烟雾、烟雾,这还真分不清烟和雾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一条小巷,显得非常古老、破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雷加莱拉宫(Quinta da Regaleira)。也是辛特拉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这是一个私人宫殿,曾经属于波尔图富商雷加莱拉男爵,所以叫雷加莱拉宫。整个宫殿包括浪漫主义的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众多精美的建筑。称之为庄园更恰当一些。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其实,现在这么庞大壮观的庄园并不是雷加莱拉时就有的,而是1892年被百万富翁蒙泰罗买下后在意大利建筑师Luigi Manini协助下改扩建的。建筑风格包括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和曼努埃尔式等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904年,大部分在1910年建成。1997年宫殿及整个庄园被辛特拉市政厅收购。1998年6月开始向公众开放。看这窗子的雕刻,好复杂、好精致。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隐藏在密林中的石塔,雕刻相当精美。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庄园里的古老建筑遗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庄园里还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下面是辛特拉各式风格的建筑。这是一座教堂,外表也比较朴实。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座建筑带有巴洛克的风格。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建筑上有个高高的钟楼,应该也是一座教堂吧。在欧洲,感觉教堂比学校还多。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钟楼全是用石头搭建的,看起来也有些历史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一些小的庭院和楼房还有些特色。这栋楼的建筑风格就有些不一样,二楼门上建一个门廊,门廊上还有一个牌坊,牌坊上有彩绘图案。与我国的徽派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转到房屋的另一面,走廊中间的墙上有彩绘浮雕的耶稣像。难道又是一处宗教场所?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个庭院的建筑就很朴实了,但外墙两边的黄色竖条与辛特拉王宫的外墙一样,不知道这有什么讲究?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个漂亮华丽的建筑是辛特拉的市政厅。一般来说,欧洲国家的市政厅都是当地比较高档漂亮的建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上的一处装饰,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的雕像,应该是纪念一位什么人物。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的喷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许多小巷都很萧条破败。不过我很欣赏那些涂鸦。欧洲到处都能看到这种涂鸦,不知道写的些啥,但肯定不会是开锁、办证之类的。这些字体都非常艺术,也非常有个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很萧条的小巷,很破烂的墙壁,有了这些涂鸦,一下就亮了起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很花稍的旅游大巴。上面印有许多国家的国旗,大多数是欧洲国家,其他的有中国、日本、巴西等,怎么没有美国的呢?看来美国人不喜欢到葡萄牙。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下雨景不好拍,就拍点人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就是罗卡角。一个开满了野花的山崖。山崖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十字架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站在罗卡角往西望去,雾茫茫一片,像不像到了天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高大的十字架碑。碑上刻着罗卡角的经纬度: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这儿,就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大航海之前,人们还不知道美洲大陆时,可能真以为这儿就是陆地的尽头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碑上还刻有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史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的两句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a)。这两句话,是对罗卡角最准确生动的表述。我不知道这句话的的原话该怎么说,但就中文来说,翻译成现在这八个字的人才真了不起。翻译得精炼、精辟、精致。既有诗意,也有意境。这也说明我们汉字的博大精深。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远景拍不了,就拍点花花草草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在山崖的另一边,还有一座古老的灯塔。不过灯塔现在已经没有用了,灯塔下开了一家酒店,叫灯塔酒店。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据说007谍战小说作者弗莱明,二战期间是英国的谍报人员,曾在离罗卡角十几公里的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卡斯卡伊斯工作过。战后他故地重游,住在灯塔酒店,每天到悬崖边散步,触动灵感,写下了《皇家赌场》等007系列小说20多部,搬上银幕后大受欢迎。

(以上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