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妖灵妖
妖灵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9,176
  • 关注人气:11,0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邪·倩女·龙门

(2012-03-06 10:11:25)
标签:

东邪西毒

新龙门客栈

电影修复

倩女幽魂

吴思远

邵氏

天映

4k

2k

文化

分类: 无聊影话

 


在谈《东邪西毒终极版》、《倩女幽魂》修复版和《新龙门客栈》2012版之前,有几个事实需要厘清,才可让此文的信息能对接。


  1.香港电影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工业化生产,因此诸如电影本身或相关资料的遗失、残缺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对于“七日鲜”的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作为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版本比对而言,是艰难和痛苦的,因此不必苛求修复的流程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2.退一步来说,整个华语电影至今也对修复缺乏正确的概念,比如此前天映修复的大批邵氏电影,不明真相的观众一致叫好,但其实在业界来说则是失败之举。而中国电影史由于受到各式各样的其他因素的重要影响,不要说修复,有些影片甚至都已彻底遗失了。再者,整个行业对于修复工作的不重视,比如至今没有一部中国电影享受过4K级别的修复,而在好莱坞,华纳公司愿意投入100万美元对《西北偏北》在经过了两次修复的基础上做全新的扫描修复。所以,能有修复,首先是一件好事。


  3.再退一步来说,整个华语媒体圈同样对修复缺乏正确的概念,比如有媒体见吴思远拿旧片修复后放映,就说他圈钱,这其实完全是外行的说法。在好莱坞,旧片重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影片在第一轮放映没有赚钱,但经过数次重映收回成本(比如迪士尼的《幻想曲》),因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样缺乏常识的、只能给国产新片写写统发稿的媒体,要想让他们对读者、观众去普及修复知识,那近乎天方夜谭了。


  基于上述三点,来看这三部在国内公映过的修复片,就会心平气和一些。先谈一下这三部电影的差异。《东邪西毒终极版》是基于94版《东邪西毒》的一个正片拷贝翻印基础上做的数字调色(因为素材的关系而无法“修复”),音轨由于彻底损毁而全部重做,并在新版上加入了5个标题,因此基本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修复”,王家卫自称的“Redux版”较为贴切。


  笔者所看的《倩女幽魂》是星空传媒版,不是吴思远2011年修复版,若以星空传媒版而言,未对原始87版做改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例子。《新龙门客栈》2012版做了新的国语配音,若非原始音轨损毁而不得已为之的话,那恐怕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复”版。


  因为,修复的最重要概念是还原影片原始上映时的模样,所以一切出发点在还原到原始版本,若违背这一原则的话,修复无从谈起。马丁·斯科塞斯在2010年监修其1976年的名作《出租汽车司机》的时候(4k修复),特意指出片头的哥伦比亚公司的厂标必须柔化处理,这样符合1970年代胶片的质感,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当他们看到修复版出现了这个柔化处理过的厂标时,会产生这次修复不成功的错觉,因为在大部分观众心目中,修复版应该修得跟《变形金刚》那么锐利才算成功,这其实是混淆了胶片、时代、高清等多重概念引起的错觉。


  凭这一点而论,《倩女幽魂》星空传媒版是三者中最成功的,各种原始观看此片的感觉,全部在大银幕上一一对应,而且由于去除了画面上的污渍、划痕,画面较之前的任何观看版本更好,因此感觉更佳。


  《东邪西毒终极版》由于改变了影片的结构,反而失去了94版的实验武侠特色,虽然每一帧画面漂亮得都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挂在墙上,但却没了94版那种黄沙漫天、大漠孤烟的粗旷气魄,因此成为三者中观影体验最差的一部。


  《新龙门客栈》在DVD时代就有过画面颜色的争议,香港美亚公司版全程黄色滤色镜,因此画面如被盖上了一层黄沙,HK Legend和法国HK Video厂牌的两个版本在颜色处理上较为接近正常颜色,但在对比度上也有明显差别,由于年代久远,因此此片当时在大陆戏院放映的版本颜色究竟如何,几成谜案。《新龙门客栈》2012版在颜色上基本解除了当年的疑问,颜色调整回原始版本(当然也存在着有些颜色过艳的情况,如圣旨上的红色与地毯的红色都是同一个颜色,就有些奇怪),对于一些室内戏的噪点也做了保留(有些观众认为噪点是没修复好的体现,其实是胶片特有),因此,画面基本合格(但有三段画面快进的现象,可能是以前拍马上戏做了抽帧处理,但这次按照正常帧速来放映)。


  《新龙门客栈》2012版最令人不悦的可能是重新做了国语配音,有些对白还做了更改,而为太监配音的人配出来的声音毫无原版的阴味,是最大遗憾。另外,有观众反应影片有删节,这大概跟片方是毫无关系的,只能证明了审查的尺度与二十年前有了不同。


  整体而言,对修复片和其上映应抱着宽容、支持、促进的态度,毕竟,修复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就像1985年的《黄土地》,在2012年永华电影城放映的时候,颜色都变成了“红土地”了一样,再不修,就可以改名“黄土地下”了。



刊于2012.3.6出版的《东方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