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内的职称
(2008-12-23 14:54:26)
标签:
财经投行头衔董事总经理副总裁 |
分类: 钱又何辜 |
蛋评: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有些人加几个字就当成自己作品,比较无耻。2010.11.16.
发现关心投行的人可真多啊,不要被投行的光环给迷惑了。建议同时阅读这篇博文消消毒。《告诉你为啥投行不是好地方?》2013.11.29
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了。十几年前,大家对国外投行还不熟悉的时候,偶尔有几个早期海外留学人士回国访问,年纪轻轻,拿出来的名片上却赫然印着“副总裁“的头衔,真是举座皆惊呢。现在估计很多人已经知道副总裁的斤两,但未必了解投资银行内的职称惯例。本蛋不昧浅陋,就随便说说。
这里说的职称体系,主要适用于投行业务人员(包括企业融资业务和销售交易业务),但一些管理和支持部门也类比套用这些头衔(套用国内的说法,就是职称),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地判断。一个典型的职称序列从低到高依次为:analyst,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director, managing director.
Analyst,分析员,是最低的职称,一般是都是本科毕业生。主要是打杂(买咖啡等等),也干一些体力活(数据整理分析,幻灯文件制作,等等)。一般干上两三年后,要么去念商学院,要么就升一级。注意不要把作为职称的analyst跟作为岗位的analyst混为一谈,后者是专指证券研究人员,一个老研究人员可能职称是director, 但干的工作依然是analyst。
Associate,通常翻译为副经理,通常授予MBA和博士毕业生。基本上一开始干的工作性质跟analyst相近,即打杂和体力活,但银行认可你的潜在价值(学位),所以起薪比analyst高50%左右。一般而言,因为教育年限较长、阅历较多,associate的工作能力也较analyst为强。一般2-3年后,就可以升一级,除非你干的真的很差。
Vice president(VP),副总裁。其实一个更贴切的翻译是经理,因为到了VP这一级,基本上具有了独当一面的业务能力(除非你是混的),可以领导手下(analyst和associate)开展业务。不知道这个头衔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如果在一般企业里,VP那就是公司级的大领导,真的副总。我的猜测是,投行人员(早期主要是企业融资业务人员)经常跟客户的大领导讨论客户的并购或者融资大计,为了显示对客户的重视,同时抬高自己,投行给自己的一般业务人员VP的头衔。 但VP说到底,在投行里是一个有经验的兵,或者叫兵头将尾,相当于军队里的班长,国企里的副处(级)。当然,在比较年轻的团队里,VP那就是头儿了,上面可能没有director, 直接向 managing director报告的。VP需要多少年才能再升到下一级?这是不确定的,不过3年应该见分晓,如果还升不上去,那就说明在本处是没前途了,最好换一家银行干干。
Director,有人翻译为总经理或者董事,其实有些牵强。Director可高可低。低则还是一个有经验的兵,老兵而已,可能忽悠能力不突出,提升不了,或只是运气不佳,僧多粥少,没能升上头儿的职位。高则真是一个不小的头儿,比如某某业务在某地区(比如中国,或者亚洲区)的头儿,直接向该业务全球的大头儿报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一个业务团队有几年没有招聘新人了,就往往出现整个团队都是director的情况。所以遇上一个director,需要看他的职位才知道他有几斤几两。Director如果升不上去是有点尴尬。如果能力足够是因为其他原因(典型原因比如,没能把老板忽悠好)升不上去,一般都会选择跳槽,到别的银行找一个高一点的职位。在正常市道上,银行一般都不会解雇Director,因为这些人年资一般较长,工资高,解雇他们要付的解雇补偿太高。但是如果长期不景气,Director就面临较大的被裁掉的风险,因为你工资高,短期虽然付了一大笔解雇费,但不景气持续较长时间的话,总的来看银行还是省了钱,为什么不裁你?Director升managing director,就好比二奶扶正,副教授升正教授,年头就没准了,能不能升上去也更没准了。
Managing director(MD),一般按照香港的翻法,称为董事总经理。MD是领导,而且不会是太小的领导,这是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一个业务的头儿,或者一个地区的头儿,而且是资历比较老的头儿(因为有的资历较浅的头儿职称是director, 而非MD)。需要注意的是,MD也是分级别的,一个地区的头可以是MD,全球的头儿也是MD, 但后者显然比前者更牛。董事总经理,跟董事会没有关系,只是说这个总经理是真正管事儿的。
以上说的是一个典型的投行职称序列,有些银行会设置一些中间职称,比如assistant VP(AVP),即助理VP,senior VP(SVP),即高级VP。基本上这些职称没有特别的资质要求,主要是用来安慰一下暂时升不上去,但又不想让他走掉的人,有些银行只是在某些国家个别(比如中后台)部门正式授予这种职称,而在前台只是非正式地称呼3年以上的VP为SVP,并不专门设此级别(原因很明显,前台的升职速度比中后台快的多,所以中后台需要多设职称级别,这样中后台人员感觉自己还在进步而非原地踏步,嘿嘿)。所以有人戏谑地说,AVP就是almost VP(快要VP了),SVP就是still VP(依然是VP呀)。有的银行设置executive director,感觉是低于director,是安慰还没能升上director的人的。还有投行会有不同的的职称名称,但总体上是可以参照上述序列理解的。比如汇丰瑞银渣打,VP级别不叫VP,而是称作Associate Director。比如摩根斯坦利,根本没有Director级别,对应的级别是Executive Director。所以,对比不同银行的名片时,你要多问问才能确定一个银行的级别是不是对等于另一银行的某级别。
你问我MD以上更大的头儿是什么?严格的说,从职称角度说没有了(高盛例外,他们还搞了什么Partner、Senior Partner级别,但另类只有这一家)。再大的就是职务更高,而非职称更高。就好比师长可以是少将,军长也可以是少将,但军长管得住师长。职称反映的是资历,职务反映的是能力(姑且假设这是一个选贤任能的世界,实际情况是忽悠能力比其他能力都重要,越往上越重要)。相信在国企或政府里混过的很明白职称和职务的区别和联系。不过我倒是认为,在咱们中国的国企或政府里,往往是职称反映能力,职务反映关系。供大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