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历史和现实中游走南非——开普敦(2)

(2010-01-24 12:53:52)
标签:

南非

开普敦

杂谈

分类: 旅游

         在历史和现实中游走南非——开普敦(2)

 

 1215

 7点集合去海豹岛,一路沿着海岸线行进,白色的别墅依山而建、长长的散步大道有人遛狗跑步。开普敦是非常欧化的城市,很多人都说像是欧洲的某个城市。确实,这里很难见到黑人的文化印迹,尽管黑人在这里占80%

 一艘名叫“快猫(NAUTICAT)”的快艇,载着我们和另一个欧美老人团,大约20分钟到海豹岛。游客不允许上岛,只能在船上观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去海豹岛的码头上见到的汽车,上面画满了海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去的这片岩石区叫戴克岛,在一个不足百平米的石礁上大大小小数百只海豹,海豹为棕色短皮毛,鳍状肢和尾部无毛,棕色皮毛遇水呈黑色,幼海豹天生黑皮毛。成年公海豹体重可达300公斤,长为2米半,母海豹为75公斤重,一米半长,寿命为30——40年。不少海豹仰天长啸,叫声如狗。开普敦很多海港都有海豹出没,人们有时逗他们玩玩,或者喂小鱼给它们吃,和谐相处。

 从海豹岛出来又到企鹅滩参观。企鹅滩在靠近好望角的地方。这里的企鹅体型介于南极企鹅和澳大利亚企鹅之间。它们好像也不怕热,大太阳下成群的一动不动,或立正或斜躺,还有很多在密集的坑里孵蛋。偶尔走上几步,滑稽的动作总让人忍俊不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鹅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南非企鹅也称斑点企鹅,绝对一夫一妻,终生忠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俺在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在南非的最后一站,也是此次旅游的高潮,是来到联合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好望角国家公园。它的双重身份表明,好望角既有自然地理的意义,又有人类文化的意义。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狄亚士(Dias)发现好望角(Point of Good Hope),但是当时正好遇到暴风雨,因此给该地命名为暴风角,后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希望该角能给航海家带来好运。狄亚士被认为是第一位真正登上南非国土的欧洲人。

 1503年西班牙航海家安东尼首次登上桌山。1652年 荷兰人范里贝克带领的船队在桌湾登陆,建立荷属开普殖民地,成为第一批定居南非的白人。

 人们有个错觉,认为好望角就是非洲的最南端,其实它是处于最南偏西的位置,只是从海上航行的角度来说,船只在大西洋沿着非洲大陆南下,在此需要将航向从自南向北调整为自西向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好望角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和航运中继站,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战和二战期间,这里多次进行过大海战。同时,好望角附近海域多暗礁,而且常年风暴交加,又称为“风暴角”,历史上很多大船沉没在这里。

好望角国家公园占地700公顷,好望角只不过是突出到海中的一块不大的石崖,万里迢迢来到这里,自然左照右照地谋杀快门。晴空万里,太阳暴晒,我们前往相距不过两公里的开普角(Cape Point)。开普角也是好望角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乘坐缆车上山,远远看到好望角就在脚下,白浪滔天。开普角山顶建有以煤油为动力的灯塔(1860~1919),在距灯塔不远的海里有一处无法炸毁的沉船礁(据说有23条船沉没于此),因为隐藏在水下,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容易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现在开普角半山腰设立新灯塔,改变了原先的危险状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好望角国家公园大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前面就是好望角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终于到了好望角,一个会让人对历史、地理产生无限想象的地方

 

在海滨,我们看到海面上漂着一层层的海带,我们惊奇为什么无人打捞。导游告知,南非人的环保意识非常强,虽然他们也很喜欢海带这种营养成份高又美味的海产品,但他们更知道,靠近岸边的小鱼小虾是以海带为生的,而一些大鱼又是以小鱼小虾为生,人类把海带吃了,显然会使海洋生物链的平衡遭到破坏。

 开普敦也是现在南非唯一一个由白人政党管理的城市。投票时,杂色人种、白人及部分黑人都认为白人管理水平较高,所以把票投给了反对党白人。但在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大多数黑人选民不管总统候选者的能力怎样,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白人当总统。然而黑人领袖们在通过斗争获得政权后,却没有能力将国家治理好。至今,很多黑人对黑白政权转移的心态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国家治理水平下降,他们的生活水准也随之下降。我曾问导游现在黑人对白人怎么看?导游说,普通黑人仍是仇恨,只有受过教育、进入社会高层的黑人则对自己的民族历史不满,对本民族原始、愚昧、落后的传统生活很排斥,向往西方文明。导游特别举例说,就像迈克·杰克逊,不是从心里也恨自己是黑人吗?

虽然黑白对立几百年,虽然只占12%的白人与黑人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仍不共戴天,但在南非还很少听说有像巴以那样水火不容的冲突,动不动在白人聚集区扔个炸弹搞个恐怖事件啥的。这个问题我没来得及问导游,但我想,可能与南非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比较民主、法制比较健全有关。

看到南非的现在,总使人想起它的过去。从一踏上非洲的土地,我的耳边不断回响起四十多年前的一首歌曲 “我是一个黑孩子”。当时出于政治外交的需要,针对60年代风起云涌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国人自己编、自己写、自己唱许多反映这一斗争的歌曲。“我是一个黑孩子”是其中一首。这次到南非,进一步了解了非洲的历史,亲眼见了黑人白人的生活状况,总感到我们在对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如果我们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历史,也许就不会为因融合而带来的民族文化的变异而愤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海豹岛码头上的乞丐,表演来吸引游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开普敦一家超市,据导游说,黑人不太会算得清账,商品打几折他们知道,但如果像国内那样买100返40之类,他们即使用计算器,也算不过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开普敦体育场,今年这里将举行世界杯足球赛,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非洲举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黄昏中的桌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