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恶人谷江小鱼
恶人谷江小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9,620
  • 关注人气:8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捡漏"经济学

(2010-02-24 23:58:13)
标签:

财经

分类: 媒体.专栏

数年前一天,和朋友逛某古玩城。一店主隆重其事拿出两个盒子,依次打开套着的两个内盒后,小心翼翼展开,是用玉雕琢成的佛经,共18册,开价数千元一本。佛经的文字我不认得,也没辨别真假的本领。但如果是真的,如朋友所言,可是国宝。盒子放一边,制作亦甚精细,奇怪的是,盒子上写着屈原的《离骚》。我一眼扫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时,便哑然失笑。长字竟然是简体!细看后面还有几个字也一样是简体。

 

朋友说,这并不代表佛经是假的,有简体字的《离骚》有可能是原来盒子上字迹已模糊难辨、后人抹去旧文再刻上的。然而,他并没有买下来,也证明他心里其实是没底吧。否则数万元购买一件国宝级藏品,是不折不扣的“捡漏”了。

 

我一直觉得捡漏这词很有意思。所谓捡,形容价格低廉如同拾得,而漏则是别人的。这么的一组合,能让人两眼放光,仿佛一笔横财唾手可得。收藏界也不断有捡漏的故事传播,如买蜂蜜意外得元青花、10元淘来的古玉、地摊偶遇青铜剑…

 

我们都知道,市场之下,物各有价。当然同一件物品卖不同价格是存在的,地区不同、或者同一地区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商场价格也有不同。你要买一件商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得到的价格信息会越完备,你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然而,因为搜寻本身是需要费用的,搜寻成本太高,会得不偿失。你要买一卷胶布,楼下小卖部要2元,你虽然知道3公里开外五金店1元可以买到,但你不会专门去一趟。但如果你要买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你会花费几个周末,跑完各大电器城,权衡对比才能选定。

 

古玩市场里的信息费用是很高的,信息高的原因是买家和卖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一般而言,买家对自己销售的商品会掌握更多的信息,因为他知道货物的渠道来源,并且因为他是卖家,会更多搜集一些关于自己所卖物品的信息,故此会比一般买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当然,如果买家本来就是行内中人,拥有较高的鉴别能力,那另当别论。而捡漏的依据刚好相反,大多数盼望着捡漏的,都是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他们希冀自己能偶遇稀世珍宝,而对方又懵懂不知。这个几率其实远低于一大叠人民币于街头无人理睬的。

 

当然不是说绝对没漏可捡,然而我们听来更多的是欲捡漏反上当的故事。售假者都是信息理论的专家,他们会想方设法编造故事,或者带着买家兜兜转转,造成一种增加搜寻成本的印象,也就是说,这件物品是藏在深闺少人见到。如果你在人流畅旺的道路边见到一棵果实累累的李子树,那多半是不好吃的。但是,如果你翻山越岭在人迹罕见之处碰到这样一颗树,你很可能会一试。收藏市场其实也是知道这一道理的,有人在闹市摆卖瓷器说是元青花,要价3万,没人会相信。但如果你在穷乡僻壤之处,于一破落门第里头看到一个落满灰尘的花瓶,恐怕你会油然而生这回要捡漏了的感觉。

 

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的,现实中不少人因捡漏心理而上当的案例,大多有类似上述的布景。他们不会名正言顺告诉你这是元青花,卖3万元。他们都装作自己是傻子,要让买家相信对面的人不知世事愚不可及。

 

最后想起一则笑话,以此警醒那些总想着捡漏的朋友们:

 

一老头卖猫,有人认得旁边装猫粮的盆子是宝物,意图捡漏,于是高价买猫后装作不在乎的样子索要猫盆。老头笑说着盆不送的,我正是靠它才能一天卖了十多只猫。 (原发钱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贫国富
后一篇:生命诚可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