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慢二看
一慢二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6,543
  • 关注人气:43,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书刊周周读: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2010-01-22 09:47:52)
标签:

关键期

关键帮助

敏感期

幼儿敏感期

李跃儿

新周刊

尼特

辣妈

育儿

分类: 育儿书刊【周周看】

育儿书刊周周读: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育儿书刊周周读: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上周在火车上一口气读了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的前五章,最后二章回到家后却沥沥拉拉刚看完。是一本值得父母们去看的书。

 

李跃儿的书我都有,这本看来更体系一些。第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更像是一位有经验和教训的妈妈+老师絮絮叨叨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是问题回答汇总。《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虽然她自己再后记里说不愿意写成按年龄段流水账一样的育儿指导书,实际上就是这本书的关键内容(第三五章)就是这样排列的,未尝不好。我倒觉得,未必非要家长们接受系统的理论或理念,只要他们知道了相对正确的处理孩子敏感期-关键期的方法,就是很大的进步啊。

 

说到“关键期”这个词,有点儿对来自西北的李跃儿同学不解,为啥不直接用“敏感期”这个既有的又很被爸爸妈妈们接受的名词呢?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敏感期早已是一个很通用的“行业用语”啦,是蒙特梭利发扬光大的。肯定不会有人说是跟风孙瑞雪吧。何况李和孙都是蒙师弟子。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真的是一本好书,我就是看了孙的书对自己的一些育儿言行进行了反思。孙的敏感期和李的关键期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孙全部是案例点评,而李是理论先行,案例揉在分析中为理论服务

 

这两本书都值得一读,但是李的书比较新,显然有不同于孙书的一些特点,所以我觉得新手妈妈爸爸们可以先看《关键期》。

 

 

《新周刊》314期里面对“中国小趋势”进行了88次揣测,其中和幼儿教育相关的正好有如下十条:

126岁还是小屁孩

Kidcult成为社会主流,我们将拥有一个有史以来最漫长的青春期。

---这也不难理解,为啥房奴车奴卡奴孩奴越来越多了,原来大家都没长大。

 

2、高龄奶爸

35岁退休渐行渐远,35岁后中年生子却正当其时,催生出高龄奶爸一族。

高龄生子,体弱但聪明。。。高龄奶爸生育并非难事且拥有获取年轻女性青睐的资本,他们能给与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机会。

高龄奶爸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以及更晚退休,以便在晚年时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和出国费用,或许还有购房首付。所幸,高龄奶爸无需孩子来养老。

 

---吼吼,俺正是35岁生子。经常发愁孩子青春期未尽,俺都60啦。这次回家听同学谈起子女中有13岁长成190的大个,唏嘘不已。

 

1310岁小孩就减肥

12%的城市男孩,7%的城市女孩超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智力和才艺不能区分高下是,儿童整容医院与少年健身中心即将会获得与钢琴班、奥数班类似的追捧。

 

----哈哈,这个问题我也想到过。这几年,儿童吃苦减肥训练营已经遍地开花了。过剩,营养过剩,爱心过剩。

 

39、一毕业就是尼特族

生活这么累,钱又少,还不如在家做米虫---无所事事。

 

---这是台湾来的新词。据说台湾有40万了。尼特不管,毕业了不找工作继续啃老的人在大陆到处都是。

 

40、在家教孩子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家教育孩子,为此家长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坚持执行周详的教学计划。在远离公共教育的家庭课堂里,父母身兼生活和精神导师,孩子的性情、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以一种得到充分尊重的方式发展起来。

 

---全职妈妈、爸爸确实越来越多,肯定比隔代育儿要强,但是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耐心、执行力,很难说。

 

41、将小孩送到私立学校

42、娃娃也读MBA

---有钱就送吧,就读吧。没什么好羡慕的。

 

58、做个辣妈

---新浪亲子博客里也有个辣妈圈哈,布兰妮、奥尔芭、阿奎莱拉、帕特洛,好吧,再老一些的,莉芙泰勒、詹妮弗洛佩兹、哈利贝瑞、汤嫂和大嘴朱莉,谁是你的辣妈偶像?

 

59、不再自己生孩子

---爱谁生谁生,只是,那还是你的孩子麽?

 

60、不要小孩,养条狗

坦率的讲,你养不起小孩,你房子不够大,你跟医院院长学校校长都不熟,社会复杂你教不了他,你自己都还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