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康国平
康国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7,244
  • 关注人气:7,0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内网,有竞争,才有将来

(2007-12-26 08:04:26)
标签:

校内网

发展模式

真实交友

社区网站

sns

it

 http://static.xiaonei.com/img/new-logo.gif?ver=25288
 我很喜欢刘翔的一个广告,他在画面中边跑步边说,将来,我能打破12秒88吗?同时,百米世界纪录保持着鲍威尔则说,将来,我能超越9秒77吗。同时,他们跑向奥运会鸟巢,说了一句,当然,只要你拥有健康,才有将来。最后才知道,是安利纽崔莱的广告。有健康,才有将来。用在任何场合都是对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2001年以来,虽说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动,起码支撑着增长最快捷,影响力最广阔的行业。特别是进入2005年后,以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上市为契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成为获取资金最多的新兴行业。总结其中所有成大事者,皆有一个特点:有健康商业模式,能坚持,有信心,会技巧。而很多东一榔头西一斧头的,基本上就没什么成就。Web2.0的典型企业就是这样的结果。因为挂着2.0的标签,太多企业就善变,就喜欢玩概念,这样,满眼看去,基本上一个比一个有信心,一个比一个口号大。一个做馅饼2.0的企业,恨不得拿了一点VC,第二年就想去NASDAQ上市。结果,馅饼2.0遇到大米饭1.0,没有商业模式,网民也不买账,因此VC的钱很快花光,走入窘境。这方面,博客网,猫扑网,奇虎网和大旗网这些执中国Web2.0牛耳的企业,从2006年起,就变得一日不如一日。概念还在,国外的成功案例也逐渐增多,但国内这些先驱,却慢慢被一些门户们抢了风头。

为什么?是没信心么?不是。是宿命么?也不是。是管理者能力欠缺么?更加不是。信心他们都一级爆棚,方兴东从04年底就放言要05年登陆纳斯达克,陈一舟则放言猫扑还不想这么快上市,奇虎有了周鸿袆的投资后,说上市是早晚的事,只等好时机。大旗虽然元气大减,但也从未放弃过上市的梦想,坚守着一杆大旗在那里挺着。加上后续的前仆后继的视频类网站,拿到1000美元万级风投的人越来越多,说要上市的豪言也越来越稀松平常。信念,总还在那里。只不过方兴东转型做义务网,陈一舟把重点放在校内网,所谓的中国facebook。奇虎变身网络安全平台,大旗继续媒体使命。

是宿命么?后来者不如前行者?也不是。百度可以打败雅虎搜狐甚至谷歌,缘于它理解了用户需要什么东西。淘宝能够挫败ebay易趣,缘于它懂得免费永远比收费吸引人。史玉柱能从卖脑白金中悟出忽悠的道理,让自己的一款并无绝对把握的游戏卖出天价,缘于他自己曾跟他的征途游戏设计的那样,花了很多钱找罪受,买贵族的感觉。前行者是有优势,但后来者,其创新和革命力量,更能持久。如果小的不是最好的,则QQ和盛大将永远死于国外列强的蹂躏中。但结果,他们引领了IM和网游的革命。谈宿命,在中国互联网不管用。

同样,管理能力欠缺也不是理由。这些暂时还算成功的网络创业者,都是在慢慢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2000年,海龟和土鳖的混战结果是,海龟多数偃旗息鼓,土鳖做成事的远胜于海龟。一群土包子,靠着更靠近中国土地上诞生的一批一批越来越低龄,越来越宽阔的网民,生生地把以精英为中心的海龟们给打回大海。作秀大王海龟张朝阳,也因其一贯的跟随低端和娱乐求生存的态度,最终挽救了他的彻底颓败。李彦宏则直接依靠土鳖们打造从技术到产品的一条生产线,使其与谷歌这样的巨头竞争中获取短程绝对优势。管理不善,不是理由。

那理由是什么?是缺乏有效合理的竞争!按刘翔的那句广告词,中国互联网,应该改成:有竞争,才有将来。

陈一舟在圣诞节,放着好好的节日不过,要跑到清华去给一些互联网追梦者讲什么实名社交网络,也顺便给自己的中国facebook版校内网做次理念普及。这很好。虽然我试用校内和海内以及facebook等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不喜欢完全的“真实交友”。(特别是校内要求用MSN注册,很容易让我忘记我曾注册过!)真实交友是一种趋势,但在商业上,完全的真实交友,会让很多人犯忌讳。这在facebook的广告事件中已经得到了反馈。当你好不容易给你的朋友买了一个礼物后,你的购买记录却在你的个人信息页上反映出来。而每天都待在你的facebook profile页上刷你的信息的好朋友,一看你买的礼物,就知道是给他买的。还有礼物的乐趣么?这样的案例退而广之,你把听墙脚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所有好友,这看起来很有趣,但一定会让人忌讳。这不光不能得到职业人士的喜欢,对无所谓隐私的大中学生,也会慢慢降低其吸引力。自己有一件新衣服是可以秀给朋友看,但每天都秀同一种衣服和扮相,难免会多了一丝无聊。MSN空间在中国落败,也有这一部分的原因。当每天都能和你在网络上叮咚一下碰面的朋友,还有必要每天登上他的空间并留下自己的足迹么?

完全真实信息,在美国也输于有所保留的网上交友。比如facebook是有竞争力,但facebook还是没有myspace的灵活,当然,跟youtube和flickr等以功能性交友的网站来讲,又少了很多陌生ID的参与感与疏离中获得的那丝自由度。谁愿意板着脸,冒充那成功人士呢?linkedin的不温不火,也是因为这一点。当更多人都在尽量防止有人用google搜索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把自己的现在以及未来毫无保留地记录在互联网上,确实有一定的危险性。

当然,我并不是说校内网模式不好,而是想说明,校内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可合理有效竞争的对手,让其显得更值得信赖。要知道,chinaren.com当时由陈一舟创办时,因其明显优于5460校友录的模式,而受到大学生的推崇。后来当chinaren并入sohu并被委以靠他吸引年轻网民的目的时,其抢夺5460市场的功效已经失去。陈一舟看着自己立下的这一个品牌被sohu稀释,只好痛心,从头再来。猫扑也是一样,当猫扑斜刺里杀入一个年轻人的市场时,其社区的概念并不明显属于本无所谓的门户竞争者。按理说,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陈一舟并不怕那根井绳。面对新浪、sohu和tom等,陈一舟把一个社区,生生打造成了门户。门户已经没了界限,用门户的标准来要求猫扑,结果只能是糟糕。哪怕陈一舟只是想做一个娱乐门户。总之,你想做门户,不是吗?

起初并不被多少看好的校内网,反而成了陈一舟的最优良资产。原因无他,一个是mysapce竟然值250亿美元,再一个是facebook在微软2.4亿美元只占1.6%股份的催熟下竟然价值150亿美元。几乎可以比对百度和谷歌关系的校内网与facebook,另陈一舟突然多了很多遐想。陈一舟面对facebook,曾拍出一块巨大无比的板砖,“facebook在中国没戏”。这也导致陈在打磨校内网。本来中国高校内的市场就足够大,陈一舟自己没看到头,他怕广告主和投资人看到头,所以出击到白领和中学生。这是最自然不过的做法,可惜陈又忽略了一点,他还没找好竞争对手。

对,我说的,有竞争,才有将来。放言望去,竞争对手呢,对手们在干嘛?占座网?显然不是,学生们在这两个网站,偏移,游移不定,占座显然处于下风。海内网,这明显是又一个克隆。王兴克隆facebook,被陈一舟拿去,合并了以前的5Q的用户群,现在王兴再克隆校内,其祖孙三代的血缘,令人很不舒服。其他若邻,联络家以及以前的校友录,显然不是校内的竞争对手。myspace中国,也就是友你友我网,似乎也不是校内的对手。这两者,最终将超同一个方向狂奔,却会在一个分叉路口,各走一边。如果你没有对手,你该如何走?想好了么?别希望SNS的用户也跟搜索用户一样,这里一下,那里一下。SNS上,时间最宝贵,感觉不等人。

与SNS相比,博客的发展,似乎在国内已经渐入佳境。因为对手众多,让每一个自我都成为了自己的对手。一旦你落败,你将永无翻身日。视频分享网站的发展,也找到了些许商业模式。因为对手众多,网民的习惯被改变。SNS呢?谁来改变?当守着QQ和MSN都聊不过来的一代,当网上商务还不完善的一代,当表达更多不太理性趋于发泄的一代,当玩游戏胜过任何娱乐的一代,面对需要冷静、思考、真实表达和真实沟通的校内网的需要的时候,习惯好改变,还是不好改变?

陈一舟是我比较喜欢的有亲和力的创业者形象。虽一度被猫扑的强势和不着边际搞坏了一点形象,但他的大眼镜下的亲和力以及敏锐度还是偶有闪现。既然铁定了吃SNS的中国饭,先琢磨一下自己的胃口,比一味地强调吃饭的姿势是否优雅更重要。

找自己的胃口,是要找一个对手,赶紧找对手!找对了对手,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用户总在对手那里,虎视眈眈着你。否则,一年过得很快。校内网唯有从功能上做彻底的变革,08年才会有所突破。

我最怕的,也是一年比一年过得快,自己的收获,却一年不如一年。我的二零零七年,除了冥想,就是码字。码字总会出错,冥想却无进展。我希望,总有一天,我也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胃口,人生的怪胃口。到时候,山下有个破木屋,山前有条小河,山后野狼出没。我在门前,支起一张木桌,数天上的星星。希望陈一舟,也能有如斯心境,在他心中,在他的超SNS狂奔的NB大道上,数星星。

2007年12月26日,凌晨5点,看到北京之北,并无星辰。雾气弥漫,天光冷淡。

相关:陈一舟打的好主意
本文为本人熬夜之作,只发新浪博客,其他媒体转载需征得我的同意,并最好付酬,否则小心我告你。2008别人是奥运年,我准备年度凶猛——告状年!

预告:SNS系列文章,我也打算2008年来写写了。装一装Web2.0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