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咱们的独立院校好像房地产商?

(2009-04-01 10:06:01)
标签:

就业

房地产商

资本运作

宏旨

嘴脸

教育

分类: 杂谈时评

文/耘农湖北咱们的独立院校好像房地产商?

你觉不觉得咱国的独立院校很有些房地产商的味道?!反正我总有这感觉,而这感觉一直在脑海里翻腾。在我不假思索的落笔于纸的瞬间,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些早已腰缠N万贯的下海多年的同学和朋友,那一副副志得意满、傲才恃物的嘴脸。这嘴脸一经与我近些年所见到的一些独立学院的创办者的面孔重叠,我便蓦然发现,那是一模一样的开发商的经典脸谱!

 

此刻,我并非想一石二鸟:既埋汰房地产商,又贬损独立学院的兴办者。我只是想通过两相比较对屡遭诟病的独立院校作一己之评析。在清明节到来前夕,我寄托哀思的心结本已难解,偏偏自讨苦吃,摊下这张可能让房地产商与独立学院经营者都十分讨厌的一张并不可口的中式“披萨”。但我还得摊,且想送到他们的面前。

 

不必奇怪的是,在咱中国,有哪一个房地产商是真正靠艰难打拼、掏自家腰包而发家的?无序的机制下的政策漏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行业潜规则弊端,加上低廉的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帮衬,使得他们的原始积累疯也似的扩大;而权力的寻租与国家银行资本的恶意倾斜,以加速度膨胀着行业的“马太效应”。能从中游韧有余的获利,这不需要知识,更不需要学历,只需要胆大心细的古怪精灵的精明。有了这样的精明,便可经资本运作而滚大属于自己的雪球,拉长并巩固自己的生物链。让人心知肚明的是,有多少风光得意的侃侃而谈成功之道者,不是凭借空手套白狼而起家的呢?!

 

虽然哲人说过,失败是商业的一部分。但胜者津津乐道、暗自窃喜的是他们那怎么也洗刷不掉的“第一桶肮脏的金”。在这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早就成为通行法则的时代里,大凡能成功者,都不敢说自己的第一桶及至第二桶、第三桶金有多大多高的纯度。人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无法去眼红房地产商们暴利之后的装模作样,倒是打心眼里赞佩他们过人的近乎狡诈的谋略与心机,当然也嫉妒上苍对他们的特别眷顾(即运气)。假如还有来生,我会在成年之后,早早下海,玩一把房地产及创办独立高校的游戏,兴许也能碰上好运气,过一把自诩所谓“儒商”的“负翁”瘾。

 

一经比较,发现与房地产商一样,独立院校的开办者们,莫不是占扩招之先机,玩资本运作于股掌,大多先以从银行掏钱圈地建房入手,再像房地产开发商将成本分摊到业主一样,而从学生那里搜刮民脂民膏。从录取、入学到离校,万千家庭忍受着巨额学费的折磨,上演着一曲曲“教改是让父母生命掏空”的悲喜剧。当无力承受学习、生活费用重压之时,只有弃学、辍学,还有父母或学生本人,因走投无路而告别人寰!可是那么漂亮的校园因钱而垒,可是那么多大而全的内设机构要钱运转,可是那么多征地建校的银行贷款终究得偿还,那么之后的那么,学生就成了“唐僧肉”,任人宰割没商量。因为没有那一纸文凭不好就业,不好端饭碗。

 

再看那些独立院校,的确像房地产商,在售出楼盘后就不管质量一样:待到业主进来,那先前广告上所描绘的令人怦然心动的景象,许多情况下是名不副实,纯属一派溢美的胡言,一纸虚幻的梦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少独立院校的经营者不是在经营教育,而是在经营资本。有的一办几所院校,目的是通过资本运作而谋利;有的办一所转卖出去后再办新的,同样为利所趋。唉!心不在教,难保不误人子弟。君不闻,如今大学生那质量真不敢恭维。都文科大二了,还不知“个中原由”为何意;都计算机专业毕业了却连一般的网络管理力所不能及;都四、六级英语考试拿国家合格证了,竟不知这世界上还有韦氏英标与牛津音标;至于学电子商务的不知与人谈判,学传媒的不知新闻五个W和倒金字塔写法,等等,不胜枚举。

 

误人子弟的“罪魁祸首”是谁?自然是独立院校。现今不少独立院校不仅课程设置与市场严重脱节,而且师资力量与水平差强人意。君不见,理工科类也开办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农医类也搞起了传媒艺术学院。在利益这根魔棒的驱使之下,搞土肥的讲起新闻学,搞生物的讲起汉语言文学,搞机械电子的讲起了法律学。试想,你本身没有一碗水,要灌满学生一桶水,这能成吗?!因而许多学生一晃四年过去,美其名曰本科毕业,除了QQ运用比较熟练外,不少人很难有一技之长,更无甚“看家本领”。这仅仅怪学生本人吗?显然也不公平!因而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实在堪忧!

 

如此之下,好比房地产商的独立院校,最后还兼有另外一个角色:批发商。大批的学生招进来,再将学生大批的“批发”出去。但见满世界的大学生(实则是有一定知识的新型劳动者),不仅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差,而且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确实欠缺。如同现今卖楼难,主要是因房地产商抢建多了一样,这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因为独立院校过多,扩招比例太大而造成。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对错与否,我只认事实。

 

事实上,当教育成为一种产业的时候,其本质就与房地产商如出一辙了。因其如此,它已无法也无力担负起育人造才的担子,只能是搞短平快的批发销售,而顾不了什么道义、什么质量、什么“科教兴国”的宏旨了。呜呼,我不知国家为何不来一次对独立院校的全方位整顿?!为什么许多事情,非得等到纰漏大出的时候才想到扶危拯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