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明星身价开个价?
(2008-09-13 16:54:33)
标签:
身价出场费畸形心理受众主旋律 |
分类: 杂谈时评 |
如今,无论白领、金领,还是学者、专家,其身价都远远不及那些幸福的明星们,因为“一晚几支歌,十万人民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日前,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老同学,向我讲起最近为筹备一台晚会约请某大腕歌星的遭遇,那一脸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表情令我铭心刻骨。原来明星非得要巨额出场费才肯如约,最终未能谈拢而告吹。君不闻,明星身价百倍,仅从出场费就可窥见一斑。他(她)们只要出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二十万已然司空见惯,且大有水涨船高之势。
中国的明星们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快活幸运的一族。我不知道,一个社会对明星如此宠爱有加、任其我行我素是否正常,但刻薄地说,我向来对明星不屑一顾。倒不是存有所谓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而是觉得仅凭几支歌一晚就挣十个或几十个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这种价不抵值的暴利实乃不义之财。尤其对那些耍大腕派头之流的明星所惯常狮子大开口的离谱之行,更是嗤之以鼻。我不禁发问:他(她)们凭什么非得漫天要价?就凭“一招鲜”、吃遍天?何况其中有的人还有一份不菲的国家俸禄。既然如此,你上台唱歌演戏就如同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解放军站岗一样,哪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呢?再说,动辄就是假唱,何以还要不开尊口便索要出场费呢?
有人会说,人家这是艺术,不能简单类比,人家的演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现。谬哉斯言,实在不敢苟同。在此,有一个十分明白的问题值得一提:他(她)们的成名,离开了受众的拥戴,还能值一分半文么?哪有一边吮吸着人民的乳汁,一边又伸手要钱的道理呢?诚然,这些人由于机遇也由于自身的奋斗而成了明星,但成了明星就该钱迷心窍而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么?!事实上,一些明星们的豪取暴敛,在我看来无异于“打家劫舍”之恶行,奇怪的是,愈是如此,愈是刺激起人们追逐虚名浮利的畸形心理。更有甚者,有的人台上唱的是主旋律,幕后却端的是贪财相;人前是“形象大使”,背地里则又是“捞钱豪杰”。试想,这种艺德,能让人心悦诚服吗?!再说,那种死去活来、装模作样的所谓艺术,实在不敢恭维,倘使让小孩老人来一把也一样能凑合,并非高深玄奥,用不着牛皮哄哄,更不容以此作为“巧取豪夺”的资本。
到底是谁把明星们捧到了为人做派居高临下、出场费居高不下的地步?我以为,明星的身价是靠哄抬起来的。这其中有明星之间的自我哄抬,也有邀请单位之间的攀比哄抬。其结果无疑是愈抬愈高,盲目攀升。有的单位和地方,明知要价过高难于应付,但为了出彩出影响力,也只好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心理,硬着头皮高价揽“星”,即便干亏本的买卖也是千方百计答应明星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助长了明星们自命不凡、哄抬身价的丑陋之风,这明星身价不节节暴涨才怪?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尽管众说纷纭,微词多多,但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的硬性规定尚未出台,这种滞后之举,客观上等于放弃了对明星们的监督与约束,照此下去,说不准明星身价将会以令人惊诧的速度无序攀升,如此而来,何谈“二为”方向,何谈主旋律,恐怕是“二为”变“两为”:名与利。因此,我们应该在考虑维护最广大受众利益的基础上,“有关方面”尽早拿出方案和措施,为明星身价开个价,也好让群众心里有个底,让明星自己心里有个谱。即便他(她)们不能自律,至少在其漫天要价时有人能有办法来约束和监督,从制度上给予规范和保证。除此而外,应该提高税收征管的幅度,从客观机制上对明星身价实施一定的限制。可以想见,明星身价有谱之日,便是演艺界清明朗洁之时,那才是社会之愿百姓之福,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的健康、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