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元朝北京总主教方济各会孟高维诺中国文化 |
分类: 人物传奇 |
北京老建筑-四合院
若望·孟高维诺(Giovannida Montecorvino 1247-1328)
北京四合院的门楼
1283年,36岁的孟高维诺带领30多位传教士,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遥远旅程,行程十分艰险,随行人员几多丧身,在到达波斯湾的荷木斯海港时,仅剩下了他和一位叫尼古拉的神父。自荷木斯又乘船行至印度南端的马德拉斯,此时,他唯一的同伴也不幸病卒。孤身一人的孟高维诺在圣多默宗徒遗迹旁安葬了他的同伴。他印度动身时,意大利商人伯多禄陪伴了他。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孟高维诺终于在1294年春天踏上了福建泉州港。
孟高维诺像
北京故宫的吉祥物
开教伊始,孟高维诺先从社会上层入手,不久就劝化汪古部高唐王阔里吉思及其属下部族进教,开了中国人信仰天主教之先河。孟高维诺深知传教工作与当地文化结合的重要性,便认真学习蒙古文字,与阔里吉思合译了全部拉丁文日课经,以及主要弥撒祷文,并将《新旧约圣经》和《旧约圣经·诗篇》译成蒙文,写有书信等。
1299年,孟高维诺在京建一教堂,同时收养了40多名孤儿,教授他们拉丁文、音乐以及教会礼仪,着手培育接班人。1305、1306年,孟高维诺先后两次致信教宗,报告在华传教情况,并一再要求能派一些忠于教会、严以律己、具有相当能力水平、肯于为传教事业献身的人,来华拓展教务。
时任教宗的克莱孟五世得闻孟高维诺的传教成绩,不胜欣喜。当即选派7位方济各会士并祝圣为主教,打发他们来华。同时,致函孟高维诺,谕令他在北京设总主教区,并任总主教及远东宗主教,统管中国教务,具有简授主教、划分教区、管理神职班之全权。此权,也同时授于孟高维诺之后的继承人。1313年,七位主教,除一人未能东行,三人病逝于印度,只有哲拉德、斐莱格林和安德鲁三位到达了中国。三位主教即为孟高维诺总主教举行了祝圣礼,从此,即在总主教领导下,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向前迈进了一步。同年,在当时外商云集的福建泉州新设一教区,并先后建起两座雄伟壮丽的教堂,哲拉德、斐莱格林及安德鲁相继在这里出任主教。
1299年,孟高维诺在京建一教堂,同时收养了40多名孤儿,教授他们拉丁文、音乐以及教会礼仪,着手培育接班人。1305、1306年,孟高维诺先后两次致信教宗,报告在华传教情况,并一再要求能派一些忠于教会、严以律己、具有相当能力水平、肯于为传教事业献身的人,来华拓展教务。
时任教宗的克莱孟五世得闻孟高维诺的传教成绩,不胜欣喜。当即选派7位方济各会士并祝圣为主教,打发他们来华。同时,致函孟高维诺,谕令他在北京设总主教区,并任总主教及远东宗主教,统管中国教务,具有简授主教、划分教区、管理神职班之全权。此权,也同时授于孟高维诺之后的继承人。1313年,七位主教,除一人未能东行,三人病逝于印度,只有哲拉德、斐莱格林和安德鲁三位到达了中国。三位主教即为孟高维诺总主教举行了祝圣礼,从此,即在总主教领导下,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向前迈进了一步。同年,在当时外商云集的福建泉州新设一教区,并先后建起两座雄伟壮丽的教堂,哲拉德、斐莱格林及安德鲁相继在这里出任主教。
据史料称:孟高维诺总主教去世后,北京居民不分贵贱,同声哀恸,出殡之日教徒和非教徒送他至墓地,深表痛悼。他的墓地,此后成为民众虔敬巡礼之处。孟高维诺辞世之后,因种种原因,再无人继任主教之职,他苦心建立的中国天主教会声势渐弱。1368年元朝帝国崩溃,随之,中国教会也就从此湮灭。
北京东堂
前一篇:世界主教会议开始进行建议整合
后一篇:北京的天主教堂
< 前一篇世界主教会议开始进行建议整合
后一篇 >北京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