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学者麦可•韩默(上)
(2010-05-19 22:24:08)
标签:
企业再造顾客导向管理学者麦可美国杂谈 |
分类: 阅读心得 |
创新管理学者麦可•韩默(上)
认识麦可•汉默
2001年,出版《议题制胜》(The Agenda),名列大时代杂志前五大影响力人士之一。
何谓企业再造
1. 企业再造定义:快速而彻底地重新设计关键工作流程,及支持这些工作流程的系统、政策与组织结构,以达到突破性经营绩效提升的结果。换言之,以脱胎换骨手法改造企业,提升竞争力。
2.
˙依所期望的结果编组,不依工作。
˙要有使用过程的输出者参与完成该过程。
˙将信息处理工作纳入工作实验中以产生信息。
˙对地区分散的资源以集中化待之。
˙采取联合平行活动,并整合其结果。
˙在源头处撷取信息一次。
3实施方法:
˙改变作业流程:例如福特汽车的进料、装配与付款流程,台中精机将以往功能别生产方式,改为流程式生产方式。
˙改变组织系统:例如宏碁公司采分工整合方式在台湾生产组件,市场当地组装计算机的” 快餐店模式” 推广产品,并以” 当地股权过半” 以授权互信建构宏碁利益共同体分享利益的基础。
企业制胜的九大议为何?
1 让顾客容易和你做生意
2 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
3 创造流程企业
4 善用流程,发挥创造力
5 工作评量为管理,不为会计
6 实现没有框框的管理
7 共营物流社群,专注最终顾客
8 携手合作拆除公司外墙
9 延伸企业,虚拟整合
韩鼓励企业回归经营基本面,严肃对待做生意这件事。他认为:「管理的挑战永不终止,并且极为艰巨。企业要怎么做,才能设计出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满足股东的获利需求?面临后进者的竞争,企业如何才能留住顾客,并能因应新需求又无须牺牲现存结构?在与其它公司供货类似和目标雷同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做出区隔,而且与时俱进、保有成功?」
他指出:「管理问题永远存在,解决之道却不然,每代的经理人都面临与前辈不同的时空环境,必须自寻出路。」
他进一步指出:「在竞争剧烈、需求下滑、消费者愈来愈挑剔的现代,企业要永远成功,就必须比对手更会执行、更精通流程。」
萧富元访谈记要
1.
消费者经济的主要特色之一即是供过于求。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丰足的经济,几乎每一家企业的产能都过剩,制造远大于消费需求,由于这样的发展,反而让消费者力量抬头。在消费者经济时代,企业不能忘记这句话「如果不认真就要被淘汰」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在九○年代末期,有很多公司并不那么认真在经营上面,他们认为做生意很简单就像玩游戏一样,每个人都可以玩。我想台湾的企业应该没有这个问题,现在美国企业重新发现,做生意是一件苦差事,并不容易,需要很严肃的承诺、奉献与专注。
2.
顾客导向的企业需要新的商业哲学、新的企业文化与新的企业流程,只有顾客关系管理软件,是不够的。
3.
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要转型为顾客导向那要从企业的高层开始,集中全力于服务顾客。而企业全体的员工,必须用顾客的眼睛来看世界,要多花时间在顾客身上,俗言「跟着订单走。」假设自己向公司订货,顺着公司的接单、出货流程走一遍,以顾客的感受,看看其中到底会出现哪些不便。重视顾客的经验,企业才可以开始了解顾客,做的事情也才能符合顾客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要让自己的企业变得容易做生意,有一个重点,就是用单一窗口、单一脸孔面对顾客。其次,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多种做生意的模式。此外,还要维护每一次顾客跟你生意往来的经验,并且要预测顾客接下来的需求是什么,在他们提出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就绪. 随时可派上用场。
4.
每家公司通常都有许多不同的流程,其中大约有五到十个主要的流程,决定这家公司的生意。问题是,在大部分企业里,这些流程都没有被管理,没人重视,没有人来评量,也没有人来负责。大家都「见树不见林」,只专注在一小件事情上,不去管整体流程. 企业应该要专注于整个流程,加以评量,并进行改善。
5.
我到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问一些问题,我会请他们告诉我公司里有那些流程?是不是有评量流程的方法?这些流程是否有设定目标?公司每个人都了解这些流程吗?如果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称得上是流程企业。
我曾说过,流程企业所需要的主管人数只要传统企业的一半。没错,我们的确需要更多人来管理这些流程,但是却需要较少的人来管人。
在流程企业里,如果员工了解流程,公司也有评量标准,就不需要那么多管理。在传统组织里,大约每十个员工就需要有一个主管。在流程企业,每二十五到三十位员工,才需要一个主管。
IBM、UPS、和壳牌石油(Shell)都是很好的流程企业。壳牌石油非常重视精炼事业的流程,他们在各个精炼厂中找出许多相关的流程,组织团队重新评估、设计。然后将新设计出来的流程,导入各家精炼厂,产生惊人的绩效表现。
6.
7.
打破企业原本的部门主义,我觉得只要做一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共通的评量与奖赏标准。如果大家都用同样的评量标准,负同样叫责任,一定可以找出方法彼此合作,像团队一样一起工作。新评量方法,通常是流程评量,重视的是端对端工作,例如评量的是完成订货所需的时间,那么每个部门就不会有不同的标准,大家都会专注在完成订货这样的衡量标准上,如此才可以让大家团队合作。
企业要考改变评量标准,来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团队而非个人,根据我的经验,泰国、日本、台湾等亚洲国家在团队合作上,做得比美国更好,美国太强调个人主义了。
8.
9.
有好的流程最重要。当然,企业在初始时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者,但是等上了轨道之后,如果建立许多好的流程,在这样的架构下,自然而然就会有好的产品与领导人.。
可资学习之处
1.
2.
3.
4.
参考资料
1.萧富元,<管理大师麦可•韩默/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访问未来一十一位大师解读趋势》天下
2. 麦可.韩默着林伟仁译,《议题致胜》,天下杂志,200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