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高三志愿热点杂谈 |
分类: 时事 |
二、尽可能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为什么要说“尽可能”呢?因为很多高中生对大学的专业和日后的发展方向都知之甚少,即使他们的父母可能也帮不上太大的忙,这就使得他们报考时基本上靠道听途说和主观感觉,即使再怎么读招生简章上的专业介绍,收效也不大,因为那些文字年年都一样,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宣传为目的。这时候,很多考生可能在五六个专业之间挣扎,有的是感觉很热门的专业,有的是感觉很好找工作的专业,有的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抑或许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我建议,做选择之前首先还是听取一些亲人和朋友的建议,多接收他们的资讯,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那么作一个自己最稳妥的选择。总之,做出的选择必须足够说服你自己,不要做一个你自己都说不清原因的选择。
三、如何权衡专业和学校。这一点自然是说给那些挣扎于其中的朋友们听的,至于专业和学校都可以择优或者分数不足以做出这种权衡的考生就不需要听了。这里的学校可以分综合性重点大学、专业内强校和普通院校几类,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分数不足以读到一个综合性重点大学中你认为心理上可以接受的专业,那你一定要读那个综合实力稍逊而你中意的专业实力颇强的专业强校。对于个人来说,专业强的院校完全可以弥补综合实力逊色的劣势,因为行业内认可的是这个专业强校,而不是那个重点大学的该专业,择业的时候比起那所重点大学的相应专业的学生,你甚至会处于优势地位;即使继续深造,有专业强校的背景,无论是申请国外院校还是报考国内院校的硕士,你也绝不吃亏。
四、务必耐心的把你的志愿表填满。如果你有出国读本科的后路或者有院校内部的人脉作保证,就不需要遵循这个建议了,因为报志愿对你来说没什么风险可言;如果不是,那么务必耐着性子把志愿表填满,即使它看起来是多余的。很多人因为填的志愿很少而无校可录被打成死档,尤其分数很高的,更是令人遗憾。在存有风险的事情面前,我们人类还是谦卑一些好,不要过于自信,对自己的寒窗苦读一个交代,哪怕是最后这一环。
考试结束绝对不意味着盖棺定论,对自己12载奋斗的负责,并不仅体现在备考和临场发挥上,精心的报好志愿绝对配得上与前两个环节相提并论。估出的分数不理想未必会给你判“死刑”,完善的填报志愿很可能让你反败为胜,抓住每一次机会,别让自己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