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43)
不爱了,也不要伤害
——罗隐《赠妓云英》赏析
作者 白坤峰
唐朝的“妓”地位比今天的高,唐妓的身份是公开的,以后不做妓了,还可以大大方方嫁人。当然,清白家声的大户子弟是肯定不会娶“妓”的。
唐人也不回避狎妓,如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赠给心爱的妓女的,也没见有人去中央纪检委员会状告杜牡有作风问题。
罗隐这首诗《赠妓云英》就是写给一位名叫云英的老相识歌妓。
赠妓云英
唐朝 罗隐 作
锺陵醉别十余春,(锺陵:一般指江西进贤)
重见云英掌上身。(掌上身:身材轻盈苗条)
我未成名君未嫁,(成名:此为考中进士。)
可能俱是不如人?
真文人性子直,不怕暴露自己的失败与耻辱,如郁达夫,得知妻子王映霞与人私通,(原来认为是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而汪静之则说是戴笠)气愤离家,竟连续发表有关妻子失身之诗。
那么,罗隐见到原来的旧相识云英面有讥讽之色,也必定一抒愤耳。
我反对《唐诗鉴赏词典》中周啸天的解读:“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周啸天)
周先生是有意为尊者讳吗。相爱之人哪有这样幽默的,伤人心啊。
鲁西南同乡李雪睛先生的体会本人十分赞同:罗隐也回击一次,两人算是扯平了。
《唐才子传》载:“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译注:“一纪”为十二年。下第:落榜。过:拜访。未脱白:未脱布衣穿官服。)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可能俱是不如人。’”
后一个记载更为明确,“虽内耻,寻亦嘲之。”(寻:不久)
有的男人对女人很不负责任,而有的女人也确实有一种“非理性寻求男强者”的倾向。如有的女人爱上某大贪官,最初并非一定为了钱,因为中国的大官身在高位时,举手投足特有豪气,又加上众人唯唯诺诺前呼后拥,确实让有的女人一见倾心——那派头,帅呆了!(一旦大贪官上被告席,女人会奇怪自己怎么会爱上一个状如烂泥的男人)
我亲耳听过一个真实事情:某女技术员与某男同办公室多年,一天,某男被提为副厂长且可能成正的,某女技术员真诚狂热地爱上了他,两家差点双双离婚。其实,某女并非一定爱他的官职,只是中国人一旦当了官就必有英雄气。
请不要责怪女性,“驱利避害、择强拒劣”是一切人、一切动物的本能。
有人会以《西厢记》来反驳我——崔莺莺小姐怎么爱上了穷书生张珙呢?
哈哈,这不奇怪,因为张生虽穷但是有才,用他自己的话说“小生这一去白捡一个状元”。崔小姐虽然并非投机分子,但也确实看中张生的潜力,假如张生注定一辈子穷光蛋,崔小姐也不会与他相爱。当然,有时,婚姻也是一场命运。
让我们回到唐朝的罗隐那里吧。估计多才多艺的云英也和崔莺莺一样,爱上了不得志但有才干的穷书生罗隐,(罗隐当时正去参加全国高考)估计二人最初也是海誓山盟,估计罗隐也会下决心在高考中一鸣惊人以回报云英的热情赏识,估计云英也会渴望罗隐能如张生一样最后成功。
但是,张生是戏中人物,罗隐是现实人物,唐朝高考名额更有限,(“五十少进士”,考多年不容易啊)岂是人人都考上的?岂是立志坚持就能成功的?罗隐考了十二年,一无所获。
我估计云英一见罗隐这个样子,心里凉了大半载,差不多要怪自己瞎了眼打错了牌买错了股票……这个“罗隐股”不涨反跌,于是话一出口就有些讽刺了:“你怎么还是这身穷书生的白衣啊。”
战国的苏秦花光了钱一事无成羞愧地回到家,面对的是,“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其内心的压抑愤怒可想而知。人在落魄时,最渴望得到安慰,哪怕那些话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但那时的安慰就是冬天的火,能温暖心灵,能让人看到人性的美好,从而恢复微笑与自信。
落魄之人最恨的是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冷鼻子冷脸冷心肠,让人心寒,况且,云英还是与他相爱过的女人。
那么,罗隐必定是怒从心生拂袖而去,写下这首爱与恨交织的诗。
赠妓云英
本朝 白坤峰 译
那年,我为你大醉,分别已是十二个夏冬秋春,
梦你,当年的美丽,今天重见依然苗条的腰身。
你嘲笑我未成名,可你,不也没嫁出去吗?
你我都可怜,都是混得不如别人,
就此永别,不必争论。
戏剧里是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现实中是罗隐云英各飞东西。假如确实不爱了,确定要分手,态度当然要明确甚至做法也可以果断,但也要尽可能给对方以尊严,切不可嘲笑侮辱。
罗隐与云英本是一个多情的故事,本来两个底层的人要理解体谅,可是人性是复杂的。
保尔与冬妮娅也有一个温暖的开始,但最后两个人在嘲笑中各奔东西,人是变化的。
2008年12月21日星期天(寒风从北方来,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