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三年发展规划
(2015-02-09 07:42:30)
标签:
培训学习 |
【随州市“2·1·5”名师培养对象学习作业之一】
随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孙晨曦,男,1967年9月生,曾都区万店镇中心学校语文高级教师。1987年6月毕业于随州师范,先后自修华中师大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荣获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襄樊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随州市学校优秀管理干部,随州市课改先进个人,曾都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随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随州市优秀中学语文教师,随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参加了曾都区2004年初中语文优质课评委工作并作点评;2014年曾都区青年教师赛课评委;参加了随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命题工作;曾都区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调研测试八九年级语文试题命题教师;组织万店镇中心学校课改工作全面健康高效的开展,形成了具有乡镇中学特色的校本培训工作格局;
先后担任三个课题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即“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育如何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何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的区级语文课题研究、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题研究、“随州市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研究;先后指导4名青年教师参加镇、区、市、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并分获一、三等奖;组织参加了万店镇中心学校校本教材《和谐万店》的编辑,出版,使用工作;担任多部电视专题片的编剧和导演工作。一直用第三只眼睛和第六感官观察和感知社会、教育、人生,读百家书,品名人言,赏校园情,一直伴随生活的全部。
我的真情告白:人们都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又不得不走着同一条路。人们都想走向一样的成功与辉煌,而事实上生命却呈现着不同的颜色和光芒。作为一个语文教育人,我们都是游走在受限制、与解限之中,都在为着一份精神,一份责任与一份追求。人生苦短,穷其一生只能做很少的一点事,然努力过、付出过,能慰我心,岂不足矣,幸矣?!
二、专业现状
教育观念: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孜孜不倦,乐于学习,并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一片赤诚地对待学生。
实践技能:教学中,能做到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好导学案。平时努力钻研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又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将“自主学习、注重积累、学做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科研水平: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乐意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能够参与课题实验,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我认为本人目前正处于个人专业发展的爬坡期。
(1)优势分析
③乐于助人,愿意和同事们一起分担工作、一起分享教育成功的快乐!
⑤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⑥勤于动笔,及时把一些很好的教育教学素材记录下来。
⑦对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打通关,掌握了七编写体系和编写体例。
(2)劣势分析
①缺乏国际新型教学理论知识,尤其对当代各国先进基础教育理念缺乏了解和认知。
②自身学科的知识储备急需及时更新、提升,在技能方面缺乏培训,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
④对教育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够。
3.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分
①观念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自身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
②态度因素:对学科带头人发展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三、三年规划
1.总体发展目标
教学风格: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形成自己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和具有农村特点的教育教学特色。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把学科带头人作为自己的名片,培养一批青年教师,提高一个学校质量,为一方土地造福。
人文追求: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有带研究问题上课的意识。积极参与各类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活动。积极参与各种教科研活动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力争早日成为湖北省名师和特级教师。
2.
阶段目标
②每学期阅读4本国内外教育教学专著,完成八千到一万字的读书博文。
③每学期完成2篇教育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论文,同时做好上课的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④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的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学亮点。
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①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②认真确定学习教育专著名录。
③拟定个人研究专题。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2月
①撰写4篇论文或案例,完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编写工作并投入使用。
②参与随州市“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活动。
③完成做两节校级示范课和市区级研讨课。坚持听课100节。涉足北师大版语文。
④阅读《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著)、《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著、李季湄翻译,长春出版社出版)、《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著、钟启泉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爱莉诺·达克沃斯著、张华等译)、《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凯恩夫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内尔·诺
丁斯博士著)、《心理学的故事》([美]亨特著、海南出版社)、《他们改变了心理学—50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美]
Harre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⑥ 积极参加随州市215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并撰写好心得体会,展开与专家对话。
⑦写好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博文发表达到200篇左右,有300篇次被转载,点击超过50万。力争有文章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⑧筹划教育专著的出版
第三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①撰写4篇论文或案例,完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上册导学案编写工作并投入使用。
②参与随州市“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结题活动。组织本校教师在结题中有论文发表和专辑出版。
③完成做两节校级示范课和市区级研讨课。坚持听课100节。涉足河大版语文。
④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Hock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杜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机智》([加]范梅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薛涌著、新星出版社)、《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张文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刘铁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时作好读书笔记。
⑤关注2016年《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湖北教育》《班主任之友》等教育教学专业杂志,认真完成读书笔记,积极投稿。⑥ 积极参加随州市215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并撰写好心得体会,展开与专家对话。
⑦写好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博文发表达到200篇左右,有300篇次被转载,点击超过70万。力争有文章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
⑧完成教育专著的出版组稿工作。
第四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
①撰写2篇论文或案例,完成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编写工作并投入使用。
②完成做两节校级示范课和市区级研讨课。坚持听课100节。完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河大版语文的教材体例对比分析。
③阅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刘良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师的教书生活》(华周勇著、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论语今读》(李泽厚著)、《大学人文教程 》(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著)、《胡适还是鲁迅》(谢泳编、中国工人出版社)、《我的精神自传》(钱理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关注2017年《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湖北教育》《班主任之友》等教育教学专业杂志,认真完成读书笔记,积极投稿。
⑤ 积极参加随州市215名师工程培训学习,并撰写好心得体会,展开与专家对话。
⑥写好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每节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从学生出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推动者、引导者,努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博文发表达到200篇左右,有300篇次被转载,点击超过90万。力争有文章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
⑦完成教育专著的出版工作.
① 对前四个阶段的学习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③完成随州市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发展,成为随州市学科带头人。
四、专业发展保障
1、学校提供专业发展的建设平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平台在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建设平台,让理论与实践相结束,提高专业发展速度。理论是政策和制度制定的依据,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指南。
3、文化传承提供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由过去注重教师的“知识”和“学问”,转向注重教师的“学术”和 “研究”;由过去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 “经师”目标转向研究社会、研究人的“人师”;由过去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内容层面转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层面;由过去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重在培训学习、知识接受方面转向以研究学科、研究社会、研究自然、研究学生的多元化、综合化的建构研究。
4、课堂教学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氛围。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境氛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的,包括课堂教学的硬件要素和课堂教学的软件要素等方面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和约束。没有了课堂教学,谈教师专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5、政府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完善目标导向政策、激励政策、约束政策、评价政策等政府行为,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提供动力,提供制约,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常态发展,规范发展。
6、学生学科素养的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研究资源
①学生的学科素养(技术素养)在被开发的情况下提供了现在通用技术教师的研究资源。
②学生在学科素养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之后,形成了良好的技术能力,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资源。
③学生在学科素养在社会大环境下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后,为通用技术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研究技术资源的可能性。
2015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