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芷瑄
张芷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4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织学的学习重点之二

(2011-03-19 22:2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重要的消息

1、组织学绪论

①石蜡切片法的步骤: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②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苏木静为碱性试剂,可使嗜酸性物质变为蓝紫色;伊红为酸性试剂,可使嗜碱性物质变为淡红色。

③亲银性:用硝酸银染色时,组织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而呈黑色;

嗜银性:用硝酸银染色时,组织不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呈黑色,而需加入还原剂才能显色。

④超薄切片:50-80nm.掌握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的概念(课本P4)。

PAS反应:糖+过碘酸氧化剂→多醛+指示剂(多糖和糖蛋白均呈PAS反应阳性)。

2、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无血管,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分布:被覆于体表或内衬于有腔器官的腔面;功能: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

3、上皮组织的分类:按功能来分,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另外,体内还有少量特化的上皮,如感觉上皮、肌上皮和生殖上皮等。

4、被覆上皮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对于复层上皮是表层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课本P13 Table2-1)另补充:胃壁外表面(单层扁平上皮)

5、掌握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①游离面:Compare microvillus with cilium.(P17)

②侧面:Explain all cell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 and the concept of junctional complex.(P18-20)

③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P20-22

6、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与上皮组织特点比较记忆):细胞数量较少,细胞外基质多;无极性;分布广泛;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等。

7、结缔组织的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分类: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其中固有结缔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成分,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

8、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细胞(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功能机制最好也能掌握):

Fibroblast    Macrophage    Plasma cell    Mast cell

机制如:Take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 as an example,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基质:蛋白多糖的中心是透明质酸。掌握名词:分子筛(Molecular sieveP37

9、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纤维(光、电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

10、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软骨组织的类型:(P44-45

注意几个问题:①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其营养是由软骨膜内的毛细血管通过渗透来提供的;

②软骨囊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结构,而是软骨陷窝周围呈强嗜碱性的基质;

③掌握名词: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11、骨组织的构成(4种细胞、细胞外基质):(P47-48

A、骨基质:有机质(胶原纤维+无定形基质)和无机质(主要成分:羟磷灰石结晶)。

B、骨组织的4种细胞(掌握细胞在骨组织中的位置、形态结构(光、电镜)和主要功能):

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注意:骨细胞与软骨细胞不同,不能分泌基质)

12、长骨:

①骨密质:a.环骨板:掌握内、外环骨板的主要区别(P49);b.骨单位(Osteon):掌握位置、结构和功能(P49);c.间骨板:掌握位置和形态(P50)。

注意:穿通管、中央管内通过的结构,骨黏合线的意义。

②骨松质:分布于骨干内侧面和骨骺。骨小梁:由针状或片状的骨板及骨细胞构成。

③骨膜:(注意分类与结构)(P50

A、骨外膜:外层:致密结缔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内层:骨祖细胞等。

B、骨内膜:分布:骨髓腔面、穿通管和中央管的内表面和骨小梁的表面。骨被覆细胞(一种特殊的骨祖细胞)。

骨膜的功能:营养骨组织;提供成骨细胞。

14、各种血细胞在人体血液中的正常值。(P57 Table5-1

15、血浆和血清在成分上的区别。(血清中含纤维蛋白)

16、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机制。(P58-61)注意以下几点:

①网织红细胞用煌焦油蓝做活体染色,可见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说明该种细胞仍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②(病)贫血:体内红细胞数少于3.0×1012,血红蛋白低于 100g/L

③溶血:血浆渗透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此现象的发生。

④红细胞膜骨架的主要成分: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等。

⑤白细胞的分类是根据细胞质内是否含有特殊颗粒,而不是是否含有颗粒。

⑥特别掌握红细胞、N的作用机制。

17、血小板:来源: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P62)注意两个区(颗粒区、透明区)和两套小管系(开放小管系、致密小管系)。

18、红骨髓: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其中造血组织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造血组织的支架:网状组织和网状纤维。

19、肌(神经)内膜、肌(神经)束膜和肌(神经)外膜的概念(区分即可)。(P70P92

20、骨骼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P70-72)、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P74-75)。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P75)。

肌节(Sarcomere)、闰盘(Intercalated disk)的概念(P71)。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ight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ultrastructure between cardiac muscle and skeletal muscle.(提示:可从以下方面来比较:细胞形状、细胞核的形状、数量和位置、横纹特点、分支、闰盘;电镜下的闰盘、横小管、肌质网(终池)、肌原纤维)

21、肌丝的分子构成。(P73

注意:肌球蛋白头部、杆部与头端、尾端的不同。

22、心肌肌质网储存Ca2+能力较差的原因(P75):肌质网稀疏,终池少而小,横小管多与一侧终池相贴组成二联体。

23、骨骼肌纤维上呈现明暗交替横纹的原因(P71):肌原纤维紧密聚集,相邻肌原纤维的明、暗带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注意: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明暗交替横纹是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而胶原原纤维的明暗交替横纹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因此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中虽含有胶原原纤维,但是光镜下是观察不到明暗交替横纹的。

24、神经组织的组成:

A、神经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传导冲动;

B、神经胶质细胞:支持、保护、营养、绝缘。

25、神经元的光、电镜结构。(P80-83)注意以下几个点:

A、细胞

①神经元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可以发生动作电位的变化。

Nissl body的概念(P81)。

③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神经原纤维,在银染切片下观察到):(电镜下是)神经丝、微管、微丝。

B、突起

①树突和轴突的特点比较:P82

②轴突内不含:Nissl bodyGCRER

26Define synapse and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hemical synapse.(P84-86)

掌握绘图:绘出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图,并标明主要的结构。(图参见课本P85,主要结构:①突触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线粒体、微丝、微管;②突触间隙(标明);③突触后部:突触后膜)

27、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87-88,重点掌握功能)

28、神经纤维和神经:

①二者的区分:P89P91

②重点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与结构(P89-91),然后将其他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与其做比较(P91)。

③注意: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越粗、其髓鞘也越厚,结间体越长,神经冲动跳跃的距离便越大,传导速度也越快。

29、感觉神经末梢的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P92-93

30、掌握名词: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P93-94)、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P106-107)。

31、掌握绘图:绘出Motor end plate的超微结构图,并标出主要的结构。(参见课本P95

32、心壁的结构。(P112-113

注意:①心骨骼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和纤维环,构成心脏的坚实支架。

②风湿性心脏病与心瓣膜的异常有关。

33、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比较。(P115-116

34、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复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通常多以内弹性膜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分界。

②中膜内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蛋白多糖是由平滑肌细胞产生的。

35Describe the general structure,ultrastructure of capillaries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apillaries.(P118-119)

NOTICE:不同毛细血管的存在位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6、淋巴组织的分类、结构。(P127-128)注意:

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是单层立方或矮柱状。

②次级淋巴小结最先接触到抗原的部位:小结帽。

37、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功能(P132-139)及相关比较(参见下表)。

 

 

器官

 

比较项 淋巴结

被膜 薄,有输入淋巴管 厚,有平滑肌和弹性纤维

小梁 小梁动、静脉和平滑肌

门部 输出淋巴管、血管 脾动、静脉

实质 皮质、髓质 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淋巴小结 浅层、单层排列 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

淋巴窦 脾血窦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

功能 滤过淋巴液、参与免疫应答 造血、贮血、滤血、免疫

38、淋巴细胞再循环。(P135

39、掌握名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P126)、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P131)。

42、下丘脑与脑垂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P160-162

43、内分泌调节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①调节血钙:滤泡旁细胞→降钙素,使血钙降低;主细胞→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

②肾上腺素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细胞的区别(P157)。

44、思考:内分泌系统中各种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注意T3T4的主要功能(P154)。

45、掌握名词: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P161-162);赫林体(Herring bodyP160

46、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P168-169

注意: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指的是除口腔和咽外的器官的结构。

47Name five types of gastric gland cells.

ANSWER: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掌握绘图:绘出Parietal cell的超微结构图,并注明主要的结构。(P175,静止期和分泌期的图都需要掌握)

掌握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的形态结构、作用特点。(P175

48、列举小肠黏膜上皮的细胞,并与胃底腺的细胞作比较。

思考:(1)小肠扩大自身吸收面积的三级放大的组织结构。(答: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

2)小肠的组织结构与自身强大消化、吸收功能的关系。

49、盲肠、结肠、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小肠作比较)。(P183-184

50、掌握名词: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P177)。

51、唾液腺腺泡的光镜特点、电镜下的结构和功能。(P188

思考:哪些消化腺的组织结构内可见浆半月?

如:①胰腺  ②腮腺  ③下颌下腺  ④舌下腺  ⑤肝脏

(答案:①②④)

52、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P190

注意:泡心细胞来源于闰管上皮细胞,无肌上皮细胞。

53、胰岛(Pancreas islet)的光镜特点和功能。(P190-192,需要重点掌握5种细胞的功能和血糖调节机制)

54、肝小叶的光、电镜特点和功能。(P193-196)注意以下几点:

①中央静脉的结构特点:管壁不完整,无平滑肌。

②肝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体积较大,呈多面体形,有三种功能面:血窦面、胆小管面和肝细胞面;细胞核大而圆,居中,核仁1至数个;细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线粒体较多。

滑面内质网→合成胆汁;粗面内质网→合成多种蛋白质→释放进入肝血窦。

掌握绘图:绘出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图,并标明主要的结构(包括肝细胞的三种功能面)。(P194

③肝血窦、胆小管的位置;

肝血窦的特点:a.窦壁:内皮有孔、无隔膜、无基膜;细胞间隙大;吞饮小泡;

b.窦腔:肝巨噬细胞(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最大的细胞群体);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NK活性)。

构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膜之间的连接方式:紧密连接、桥粒(防止胆汁溢入窦周间隙)。

④窦周间隙:充满血浆,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a. 贮脂细胞,合成胶原蛋白,贮存维生素Ab.网状纤维。

55、门管区(Portal area)中的3种主要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注意光镜下如何区分这3种管道。

56、气管(支气管)的组织结构(P203-206

注意:①细胞类型(5种):纤毛细胞、杯状细胞(与气管腺的分泌物共同构成黏液屏障)、基细胞、刷细胞、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又称小颗粒细胞)。

②气管腺类型:混合腺。

57、肺导气部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P207-209

理解“三少一多”:黏膜层杯状细胞、气管腺的变化规律;固有层环形平滑肌的变化和外膜中透明软骨的变化。

58、肺呼吸部的结构特点、两种肺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P209-211

思考:肺泡的组织结构及其与气体交换功能的关系。

59、掌握名词: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P206);血-气屏障(Blood-air barrierP211

60、角膜(Cornea)的结构。(P214-217

思考:角膜无色透明的原因。(答:角膜上皮无色素细胞、血管;角膜基质有与平面平行排列的胶原板层;角膜基质内含有适量的水分。)

61Try to explain the struture of retina.(P219-221)

注意:细胞类型和两种细胞(rod cell and cone cell)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2、房水的循环途径。(P223

63、虹膜、睫状体的结构和功能。(P218-219

64、膜蜗管各壁的结构:顶壁:前庭膜;外壁:螺旋韧带、血管纹;底壁:骨螺旋板、膜螺旋板。

螺旋器的结构、功能;位觉斑、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P226-227

65、肾单位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肾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球

髓袢的组成: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

肾小体的结构特点。(P222-223

动脉性、压力大、有孔型、无隔膜、负电荷、血管系膜。

肾小囊:足细胞EM:初级突起、次级突起;次级突起之间有裂孔,裂孔上有裂孔膜。

血管球基膜:分子筛、负电荷。

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的三层结构: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血浆成分通过该屏障变成原尿。其功能是选择性地滤过血管球内的血浆(对大小和电荷的选择)。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比较(参见下表):

 光镜下的结构特点 超微结构特点 功能

近曲小管 体积大;嗜酸性;刷状缘;基底纵纹;分界不清 微绒毛、质膜内褶、侧突 重吸收;分泌、排泄

远曲小管 体积小;弱嗜酸性;无刷状缘;有纵纹;界限明显 质膜内褶 离子交换(排钾保钠)-醛固酮;

重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

掌握绘图:绘出肾近曲小管的超微结构图,并注明重要的特点和结构。(P237

⑥球旁复合体:(P239-240

What is juxtaglomerular complex?掌握概念、功能。

球旁细胞的来源(入球微动脉)、结构、功能;致密斑的来源、结构、功能;球外系膜细胞的功能。

思考:①肾小体的结构及其与原尿形成的关系。

②尿液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原尿:肾小体;终尿:泌尿小管)

66、各级生精细胞的排列规律。什么是精子发生?(P246

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P246-249

注意各级生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DNA数量:

 染色体核型 DNA数量

精原细胞 46XY 2N

初级精母细胞 46XY 4N

次级精母细胞 23X23Y 2N

精子细胞 23X23Y 1N

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在生精小管的切片中不易见到。

67、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区别。(P252P253)注意:

①相邻支持细胞之间的连接方式:紧密连接。

②与内分泌调节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分):

卵泡刺激素(FSH)→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的发生;

黄体生成素(LH)→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68、掌握名词: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P252)。

69、卵泡的发育过程、各级卵泡的结构。(P262-264)注意:门细胞可分泌雄激素。

70、黄体(Corpus luteum)的形成、结构与功能。(P266

71、卵泡与排卵。

掌握排卵的概念(P265)。

判断:卵泡闭锁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时期。

72、子宫壁的一般微细结构。(P269-270

7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P270-271,可参考下表复习记忆)

 月经期(1-4天) 增生期(5-14天) 分泌期(15-28天)

卵巢 黄体退化

雌、孕激素水平↓ 卵泡生长、成熟

排卵,雌激素水平↑ 黄体形成

雌、孕激素水平↑↑

子宫内膜 1、螺旋动脉的变化

2、功能层剥落、月经形成

3、上皮修复 1、内膜厚度的变化

2、子宫腺的变化

3、螺旋动脉的变化 1、内膜、子宫腺、螺旋动脉进一步变化

2、内膜水肿

3、基质细胞增生分化

与内分泌调节的关系:

卵泡刺激素(FSH)→促进卵泡发育;

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的形成和分泌。

胚胎学部分(74-88):

74、胚胎学部分需要掌握的英文与名词:

1)精子获能(Sperm capacitation):P279

2)受精(Fertilization):P278

3)原条(Primitive streak):P288

4)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P303

5)唇裂(Cleft lip)、腭裂(Cleft palate):P319

6)先天性脐疝、脐瘘、美克尔憩室:P327

7)多囊肾、脐尿瘘、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P339-340P344-345

8)血岛(Blood island):P350

9)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P357

75、受精的时间、地点、条件、过程及意义。(P278-280

76、胚泡的结构、植入及植入后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P282-283

77、羊膜腔与卵黄囊的形成。(P287

78、二胚层胚盘的组成。

79、三胚层胚盘的形成、三胚层的分化。(P288P291

80、绒毛膜、羊膜囊、卵黄囊、尿囊及脐带的形成及其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功能。(P300-301

81、胎盘的结构和功能。(P303

82、咽囊的演变。(P310-311

83、腮器、颜面的形成和腭的发生。(P309P313P315

腮器的组成。

84、中肠的演变过程。(P325-326

85、泄殖腔的分隔、发育:

分隔线:尿直肠隔,由此分为两个部分:

①尿生殖窦→发育成膀胱和尿道;

②肛直肠管→发育成直肠和肛管上段。

86、后肾的发生过程。(P336-338

中肾管末端→输尿管芽→输尿管以上的排尿管道;

中肾嵴尾端→生后肾组织→肾的被膜、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

87、房室管、原始心房、原始心室的内部分隔。(P352-356

88、胎儿血液循环途径及出生后的变化。(P356-357

思考:胎儿与母体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胎儿体内是通过什么途径循环的?

参考资料:高英茂,2005.《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版)》.北京: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