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情感杂谈 |
分类: 别样情思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崔液《上元夜六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李商隐《观灯乐行》
。。。。。。。。
古人的元宵节,就没下过雨么?不是观灯便是赏月,可瞧瞧我们这地界儿,咋年年正月十五都是细雨绵绵,寒胜三冬呢?
原来,元宵节是古人的情人节。(咦?不是说是七夕么?)其实,古人比我们浪漫且会过日子多了,这刚过完年,天儿也乍暖还寒,去看看灯,赏赏月,单身的趁看灯时猜灯迷时,帅哥美女说不定就对上眼了。那早对上了眼的小情儿,私下里也说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纸书画、一方香帕,简直就是饱念文化底蕴的我们相约吧!“也有那去年元宵时的知心人人儿变了心的,月也还是那轮月,灯也还是那盏灯,他却换了陪着观灯的人。可诗里行间却透着一种”劈腿负心人也有偶像气质“。
想想古人的元宵节,天晴月明,灯火辉煌,游园观灯,只有情人节这天,平时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女汉子、小萝莉们,纷纷然打扮得妙丽可人,施施然出了门,可有接触自由接触社会的机会了。那些文艺男青年们,此时更是卯足劲的展示品位、展示学识(猜灯迷啊),展示风度与儒雅,灯下月下脸上有多少青春痘都会被忽略不计,风雅大叔们一身酒味的吟诗作对此时也成了春风里美妙的催情剂,女青年们眼里全是诗情画意才高八斗的文坛俊才啊,比上非诚勿扰有趣多了且成功率高。“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喧闹过后,还有人多挤走丢了的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来应该没有警察叔叔维持秩序嘛,也没有设置失物招领,好像也没人谈到观灯后人们是否扔下一地垃圾让环卫大爷回不家了的,也没有拍到情人节晚上花童紧抱过路情人大腿卖花的。
古人就算装逼比我们也强多了,过个情人节作画写字猜灯迷,还会为你写首诗,显得多么高雅,个个都是诗仙圣人假装淡泊名利,却又看起来那么真诚有才风趣的样子。也不用担心跟你交往的妞儿要你买房子还是车子,可能只需要一个祖传的手镯子。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端午节: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七夕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儿的人呢?所有的节日都用三个字概括“大促销”(买 买 买
)。连清明节都促销黄白菊花加纸扎iphone了。额,要不就打打小麻将,吃着麻辣烫,
看着烟花放,喝完把歌唱。
俺们呢?元夜无月细雨飞,思乡念家不得归,沉吟春来花竞红,只为秋后硕果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