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2020-06-13 08:54:28)
标签:

杭州

六和塔

开化寺

月轮山

开化寺遗址

分类: 有关杭州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塔,取“天地四方”之意。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钱塘江畔的钱塘江大桥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月轮山,地处杭州,南濒钱塘江,海拔153米,因形圆如月而得名。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峰上。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六和塔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六和塔所在地原来是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是钱弘淑舍园所造。吴越王钱弘淑听从延寿、赞宁两禅师建议,在此建九级高塔以镇江潮,取佛教六种规约命塔为六和塔;同时还建造了塔院。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六和塔塔身共九层,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依陆俯看钱塘。塔的顶层装有明灯,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路据说,六和塔建成之后,江潮果然不再荡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着原先的江道平稳地流动,作孽日久的钱塘江潮从此被镇伏,沿岸百姓再无惊溺之忧。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景区大门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六和听涛”由黄永玉题写。(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兵灾,几乎片瓦无存,塔院也被破坏殆尽。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宗赵构因见钱塘江潮破坏民居,侵毁良田,为患甚烈,便命有关官员预算费用,决计重建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这时,僧人智昙挺身而出,愿“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他不但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当地官吏 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为智昙的精诚所感动,纷纷尽力支持,百姓“虽远在他路,亦荷担而来”,出资出力。如此前后历时十余年,至隆兴元年(1163)仲春,新塔五层告成,岁末全部完工。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层,规模上虽然比塔初建时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而精整、坚固则超过旧构,在浙江佛塔中规制、造型和功能都堪称首屈一指。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六和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和保俶塔、雷峰塔和白塔并称为杭州四大古塔。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塔院建成,隆兴二年(1164)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因该寺依塔而建,故又名六和寺,因位于月轮山,亦称月轮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昙。该寺的建筑反映了中国早期寺庙中的风格,即先有塔,后有寺,寺之建筑以塔为中心而建,而不是象后期寺庙建筑那样,以塔为附属物。如今寺虽已不存,但从残余的建筑还可窥见当时格局之一斑。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元朝元统间(1333-1335),六和塔曾因年久破败而作修缮。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明嘉靖十二年(1533),倭寇入侵杭州,腾腾烽烟劫火中,寺与塔均遭破坏。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描绘了塔受损的状况,有“今光砖巍然 四围损败,中木燋痕尚存,唯内可盘旋而上也”的描述,可见,那时六和塔的木结构外檐已完全烧毁,只余砖构塔身,这和西湖另一著名古塔雷峰塔的遭遇如出一辙。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可庆幸的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佛门净土宗著名高僧袾宏(莲池大师)主持大规模重修六和塔,塔的顶层和塔刹加以重建,还调换了塔身部分中心木柱下面的磉石构件。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世宗允胤认为这座古塔关系到国计民生,下诏特拨国库帑金,命浙江巡抚李卫再作大规模修整,前后历时两年才竣工。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六和塔前有一座二龙抢珠的石牌坊,正在维修。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上嵌“净宇江天”匾额为刘海粟八十五岁题字。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网络下载图片)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开化寺始建于公元971年,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俶听从两位高僧延寿法师、赞宁法师的建议,在月轮山上建造了六和塔以压江潮,并在塔侧修建了塔院取名寿宁院。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宋太宗(976-997年在位)赐号“开化寺”。南宋规模扩大,有院宇百间,形成一塔一寺的格局。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隆兴二年(1164),皇帝赐额“慈恩开化教寺”。因该寺依塔而建,故又名六和寺,因位于月轮山,亦称月轮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昙。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后寺与塔同历毁建,经历代高僧延寿、智昙、莲池等的修建与重振,至清乾隆时期规制渐大,建有四进院落和钟鼓楼等。民国后期寺宇败落。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开化寺遗址是六和塔的塔院。2008年该遗址经考古发掘,发掘区域位于六和塔西南侧,发掘面积约130平方米。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这就是开化寺遗址,目前只发掘了7.5米长的一条甬道。开化寺甬道出土是六和塔“左塔右院”历史布局的重要物证。为了有效的保护遗址,相关单位在其上建立了保护亭。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该寺的建筑反映了中国早期寺院建筑的风格,即先有塔,后有寺。寺之建筑以塔为中心而建,而不是像后期寺院建筑那样,塔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些中小佛寺甚至只建有殿堂,并不建塔。如今开化寺虽已不存,但从残余的建筑还可窥见当时格局之一斑。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遗址的北探方第四地层为南宋文化层,发现砖砌道路一条,长约5米(北端延伸长度不明)、宽1.4米,是南宋时期铺砌的开化寺院内道路,该道路遗址上现建有清代风格的保护棚;其上分别叠压有元代、清代至民国。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北宋宣和年间,寿宁院被烧毁,直到南宋时才在原先的基础上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寺院——我们如今看到的就是这座寺院的遗址。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现原寺院遗址上有南北向的二进院落建筑及东西向的茶文化活动场所,北侧为南宋时期的庭院遗址展示区。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院内西侧厢房建筑为“六和茗轩”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六和茗轩”联:月冷波心,半帘花影之江水;风生腋下,一盏烟霞瀹茗香。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六和塔旁有一石件展示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1995年杭州卷烟厂建筑工地出土的须弥座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南宋时期那里是皇城,曾挖掘出官府的房基、水沟、暗井、围墙及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化座等大量遗迹。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正殿朝南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正殿有匾额:“利乐津梁”,殿内是介绍六和塔历史的展厅。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利乐津梁”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正殿前檐内柱楹联为浙江现代书法家鲍贤伦书写:“据月轮,冲霄汉,雄临吴越地;傍之水,掣苍龙,威镇浙江潮。”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正殿前檐外柱楹联为现代书法家旭宁书:“废兴随世缘本是无成无坏;瞻仰增禅悦先修有觉有观。”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进入正殿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两次专游六和塔,还赋写诗章数篇。对钱塘江、月轮山一带的山河风光,这位以风雅自命的当朝皇上大加赞赏,发出了“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的感叹。兴之所至,他还重新撰写出一篇塔记,并在塔前牌坊上题写了“净宇江天”四字;又取佛学寓意,在六和塔一到七层上各赏赐御书四字匾额,而且一至五层还各有佛、道偶像供奉。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乾隆的题额,第一层为“初地坚固”,前供地藏菩萨塑像,后置明万历刻北极真武像;二层是“二谛俱融”,供东海龙王像;三层写作“三明净域”,供弥陀、观音、势至像;四层书题“四天宝纲”,供鲁智深像--这是根据《水浒》故事中武艺高强的鲁智深圆寂之地就在六和塔的传说,后人因而还为之在此塑像;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供毘卢观世音像;六层四字为“六鳌负戴”,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其中,明线刻真武像至今犹存,其余所供奉的佛道偶像都已毁损无存。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正殿供奉的如来佛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正殿顶部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当时,六和塔的各项设施,不但都得到了恢复,而且还有所增益。开化寺香火的规模当然也今非昔比,一时间,香火鼎盛,人声喧沸,可以说是六和塔历史上又一中兴盛大时期。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六和塔又因天灾人祸而日渐破损,外部木结构部位甚至败落无存,颓败朽衰持续了将近五十年。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敏生),在捐资修筑钱塘江堤坝的同时,更以余财重修六和塔。他组织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砖结构塔身外部添筑了一十三层木构外檐廊,其中偶数六层封闭,奇数七层分别与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则以螺旋式阶梯从底层盘旋直达顶层,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经过这次修缮,六和塔的状貌基本定型下来了。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南宋的智昙大师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人们送智昙大师的四句颂语:“蔬衣布食戒行精洁,体识深敏道业坚固,持教临坛割缚导迷,奋创复塔安邦植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乾隆皇帝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乾隆寺《开化寺》:六和宝塔矗岧峣,古寺成传开宝朝。隔岸越山拖画坐,列屏吴岭入云标。已教息虑栖禅悦,但未忘言荅景撩。颇讶考功误灵隐,试看门对浙江潮。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五代吴越王钱弘俶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和寺冲师闸山溪为水轩》: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宋理宗皇帝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宋朝诗人陆游的《过六和塔前江亭小憩》:断岸孤亭日暮时,栏边聊试葛巾欹。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痛饮相如无奈渴,清言叔宝不胜羸。年来亲友凋零尽,惟有江山是旧知。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宋僧统赞宁法师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宋僧统赞宁法师:学富道充,名闻邦国。纶巾屡膺。爱宠其职。史馆译场,削浮纂实。曰古曰今,光明罔极。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唐代永明延寿大师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明莲池大师赞永明延寿大师《空镜录》:佛无异法取舍不同,我以一镜照彼三宗。叶露所灌渊流奠穷,宜尔异国翕然响风。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明朝莲池大师像

   清世宗赞莲池大师:三乘十地,顿渐偏圆,一句具足,法尔如然,作么一句,阿弥陀佛,方广等平,圆通明彻。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雍正皇帝像

杭州六和塔(一)开化寺遗址   清乾隆《瞻礼六和塔作》:宝塔岧峣耸七层,恐妨泥污不须登。江历劫安澜庆,凌汉单提向上乘。立久波光如欲彻,望来烟意亦将澄。漫言造极今孤约,兴已轩飞绝顶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