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育民
周育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64,879
  • 关注人气:17,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学术论著中引注的几点意见

(2019-12-25 23:17:25)
标签:

注引规范

版面

分类: 学位论文

历史学术论著中引注的几点意见

经常发现一些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注引不合规范,令导师们不胜其烦。如何注引,没有专门的课程,也无须导师们去“教”,任何一个研究生,只要他们的阅读已刊论文和著作时,稍微留意一下这些论著的版面处理,应该可以很快领会和学会的。但许多研究生竟然连这些最基本的形式都不注意,令导师们非常头痛。严格地说,如果到了提交论文阶段,连论文的基本格式也弄不清楚,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成问题的。

学术著作的注引,其主要功能有三:1.为正文引用的论据提供可靠、准确的资料来源,以便读者检验;2.提供与论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或不同观点、记载;3.阐述正文中不宜解释、详叙的问题。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往往在处理本身的研究课题做到有所创新或突破的同时,能够提供与课题相关的绝大部分学术信息。因此,无论撰写专著或论文,注引都是作者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

目前有关引注规范,多为一些杂志社和出版社的要求,根据图书杂志的编目格式依次排列作者、书名、卷期、出版社、出版年份和页码等信息。(有些学生连这些编码规则关系也弄不清楚,把卷数或册数也括进了书名号!)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注引的功能和作用,远不止这些信息,遇到的情况也复杂得多。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只须注明原始资料的出处就可以。由其他学术论著中看到的史料,作者必须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来源查核后引用,也只须注明原始资料出处。同一史料或史实,如须证明其可信度,可以并列其多种来源,这在确定近代报刊报道的新闻事实中经常采用。并列多种来源的另一个用途,是便于读者验证引文。

在直接引用中,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中,都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公理引用”的处理方法,即以某个公认的或权威的观点为前提,引申作者自己的观点。自然科学界已经认定为“公理”、“定律”或“公式”的,一般不再需要注明原始出处;但人文学科只有某种权威观点,必须注明其原始出处。

二、间接引用。

其他学术论著引用的材料,作者无从找到或因语言能力(如少数民族文字、外国文字)无法阅读,则须间接引用,其用法是:原始资料信息,转引自某人某书某页等等。注意,不能直接使用“转引自”而省略原始资料信息。

引用其他学术论著的史实的论述、观点作为证据的,也属于间接引用,引注的特征是采用“参见”字样,即:参见某人某书某页等等。

三、注释。

将引文来源放到“注释”中处理,只是文字版面处理的一种方式。从理论上说,所有影响正文论述、阅读和行文通顺美观,而作者认为读者有必要、有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放到注释中处理。因此,注释中的文字,同样会产生上述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问题,其格式是在引文后面加括号,在括号内说明资料来源。

四、表格、图像注引。

表格、图像来源的注引,应该直接设置在表格、图像下方,标明资料来源。表格数据如果作者经过处理的,要加以说明。

五、附录。

史料重要,但正文中不宜详叙、注释不能载入的文档,可列入附录,附录一般不再加注释,资料来源直接在下方括号注明。

我这里简单地讲一下注引及其相关问题处理方法,不一定完善。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情况。但在看书、看论文过程中,稍有悟性的学生,不难比较其版面处理的优劣,找到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尾注,短文可以用,长文不宜用,前十多年来一些外国学术著作采用的尾注方式,国内出版界跟风,就是学了“坏样”而不自知。所以,所有的历史学论著,都应该采用脚注形式,这是最方便作者和读者的注引形式。至于将引用的著作编号,再以编号代替书名加以注引,更是“坑死”作者和读者的版面格式,目前已被淘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