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消息 |
简
她称自己的居所为“
悠然居”,但是悠然居又不只是寄身之处,还是灵魂的家园,梦想延伸的地方。人们总说,文如其人。要读懂林子,也必得先读懂她的文字。在她的文字间,你能看到一个内心丰盛的女子——她热爱生活,对一花一草都仔细观察,总能看到自然极为寻常又容易被忽略的美丽。林子喜欢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走过风光迤逦的大漠,也到过神秘静谧的岛屿。
库布其大漠风光令她在三年前的惊鸿一瞥之后再难忘怀,一次户外活动组织了库布其之行,她终于走进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她的散文《大美库布其》中写到:
豪迈大气,雄浑苍凉,万物皆无法比拟。
坦荡的胸襟,不凡的气度。面对雄性十足的沙漠,再狂妄的人也会颔首低眉。
就这样仰天长啸,就这样笑傲红尘。任凭时光如水,兀自沉吟逍遥。
对生活的热爱,兴趣的广泛,使林子并不是众人预想中孤僻古怪的诗人,而是一位性情开朗,心思细腻的女子。林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内心满足的人才能沉淀下来,不像时下许多三十几岁女人们对于年龄的介怀,林子并不在意别人说的,写作催人老。她很坦然,“每天24小时什么都不做,睡在床上也会老去。”她更看重心理年龄,而她心态的年轻,正是写作带来的。写作让她心情愉悦,精神得到满足。她也经常进行冥想,每每有一些新的体悟。
对话朱小林
A:为了安妥灵魂。重要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写作之于我,是个体生命一种理想的存在方式与精神寄托。恒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应当看生存状态,除去物质之外,精神因素不可或缺,而生存状态与幸福指数休戚相关。写作最大的好处是,它让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精神始终处于一种充盈状态。写作能够让人变得睿智,写作更使我一以贯之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不被平庸的世俗淹没。真正需要那些文字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我需要那些撒落于生活海滩等待认领的美丽贝壳般的文字慰藉灵魂。
Q:有人说,诗歌是青春与激情的产物,请问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A:个人认为诗歌萌芽的土壤不仅仅是青春与激情,只要有良好的艺术感觉,诗歌是可以写到老的,岁月的历练会让诗歌更富有哲理性。诗歌是心灵的呓语,指引我们从所寄身的世界向理想的彼岸泅渡。诗歌能够带给你一种灵魂飞扬的感觉。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太过现实的社会诗意地活下去。有人说,当一个诗人远离了早年泛泛的激情,精神气质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悲观,社会关怀和人文思想越来越强烈,他就有可能走上两条路径:一条是不写诗,另一条是写蕴含哲理的诗。庆幸的是我仍旧在写诗,充当世俗眼中“永远长不大”的文艺女中年,只有我自己知道,走过岁月我早已通向另一个自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说过一句话“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而我要说,诗歌是一种救赎,一种安妥灵魂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气度。
Q:看到好几个人在博客里面评论说你像三毛,你觉得自己跟三毛有相像的地方吗?是否喜欢她的作品?
A:说实在的,这句话听了让我感到有些脸红。说我像三毛大概是因为我和她一样,都喜欢留长发穿长裙,喜欢营造现实与梦里家园,以及身体和灵魂的漫游……三毛是我喜爱的优秀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个奇女子,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她弥漫着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她洒脱的气质,率真的性情,传奇般的人生,以及飞扬的文采,不羁的灵魂,特立独行的风格,都是我所欣赏和羡慕的。三毛朴实细腻充满人性关怀的文字,直抵心灵感动了无数游走于城市日渐麻木的灵魂。
Q: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在路上》中有一句话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您曾说这句话不时撞击着你的灵魂,对人生和写作而言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A:生命之美好在于过程。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永远在路上,不断地回归又出发。岁月在夺走些什么的同时,必然会赠予你些什么,生活的打磨让我的脚步变得更加从容。文学更是无止境的,思绪在寂静中展开并抵达某种深度,是一种自觉和自然,那种走着走着花开了的欣喜。人需要不时回望走过的路,重新认识并超越自己,才能越来越接近心中的目标。“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句话时常在耳边回响。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广阔世界,我一直“在路上”,不断向前是惟一的责任与使命。我坦然领受着命运的赐予,无论快乐还是悲伤,即便无法抵达理想的所在和光明的彼岸,但只要一直在前进,终究会走向一个地方,一个从未到过的充满新奇与美好的地方。
Q:看到你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参加户外徒步活动,这是您对“在路上”身体力行的解释吗?
A:行走能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生命中的许多美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旅行的意义在于发现另一个自我,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坦荡达观地行走在大地上。从自然界领悟生活的真谛,让世俗倾轧中疲惫的灵魂得以放松,从而重新认知生命以及我们所寄身的世界。喜欢冥想思索时心灵的飘逸出尘,也喜欢自由穿行时生命的那份张扬和洒脱。户外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在挑战自我的同时触及到内心,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引领人们向往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们不只在路上,而是经由内心走向世界,通透的灵魂溶化在广阔天地中。所谓穿越,不单单指某座山、某条河流,更主要的是指我们自己。穿越灵魂,穿越人生,穿越时光!
Q:创作必须耐得住寂寞,漫长的逐梦征程中你感到过孤独吗?如何看待这一切?
A:毋庸置疑作家都是孤独的。抑或是在不断地创造孤独、享受孤独,在不可侵犯的绝对孤独中寻找出口。一个精神注定终生流放的人,灵魂必将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对话,在时时会被孤独淹没的可能中突围走向辽阔,使内心变得足够丰富和强大。离世界愈远,离自己愈近,没有孤独我将更加孤独。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而非外部世界。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是进入内心的生活。感谢日日成长的生活,让我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个字、每个生命。感谢朋友们的关注,与我一起分享对生命的认知,一起分享文字的华美盛筵。因为有了这些文字,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了你们---我亲爱的读者们,我是幸运的。坚守着内心那份恬淡和从容,将散落的文字穿一串珠链,让它的光华照亮生命。
印象朱小林
——榆林青年诗人 萧忆
恬淡的文字,超然的境界,从容的情愫,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品味着百味人生,咀嚼着淡雅生活,用文字慰藉灵魂,一个懂得生活,又会驾驭文字的本土女作家。
——榆林周刊记者苏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