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周立波秀》成为了一档很热门的节目。周立波以他的口齿伶俐,反应敏捷,针砭时弊的表演风格,惟妙惟肖地模仿以及语言游走在“红线”的边缘的方式,说出了老百姓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有时,往往是一语点破,引起观众共鸣而哄堂大笑。
周立波是属于上海的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北到南数我是最后,从南到北数我是第一。这到不是笑话,确实如此。北方人喜欢吃大葱水饺,上海人喜欢吃小笼生煎,各有喜好。
作为上海人,我超级喜欢周立波的。这倒不是本土文化(地域)的偏见,他至少给我们沉闷的生活带来了欢快的笑声。当然,周立波也有他的不足之处。
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中,名嘴崔永元问周立波的经纪人:周立波还能“红”多久?崔永元说话喜欢舌头打滚,“红”和“活”有些音近。周立波反应迅捷,不失幽默地反问道:你是问我能“红”多久,还是能“活”多久。引得观众一哄而笑。他不失时机地抓住谈话中的每一个笑点,然后抖开,让观众会心地大笑。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笑星的机智,上海人叫“头子活络”。
而他的经纪人的回答,多少有点让人失望。她说,我们想让他“红”多久就多久。这话就有点狂了,有点得意忘形了,让人反感和不舒服。当然,这和“周立波本人无关”。假如周立波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他应该会说,周立波能“红”多久?与周立波演的周立波本人无关,观众想让周立波红多久,周立波就红多久。这是他的风格。
《一周立波秀》系列节目中,最让我捧腹笑倒在地的就是昆曲《鸡鸭鱼肉》。这是他的原创。他把身段表演、昆剧曲调、调侃幽默结合在一起,发挥到极致。昆剧据说是高雅的艺术,那悠扬似烟、曲调如雾,缠绵悱恻。我却从来没有听懂过一句。周立波把“鸡鸭鱼肉”这四个字反反复复吟唱,配上昆曲的曲调,悠悠缓缓、起起落落、抑抑扬扬,把一个“鸡”字,可以唱出南腔十八调,不断地转韵、不断地转韵;再连接个“鸭”峰回路转,拿腔作调,音韵缭绕,藕断丝连;“鱼、肉”唱得更好、更妙,如云山雾罩,连绵不绝,空谷回响,再来个回十八调,把曲调又连到了起始唱腔,还真像那回事。
把极高雅的艺术与极俗的鸡鸭鱼肉连在一起,怎不叫人抚掌拍腿,笑得前仰后合,趴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