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重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对路遥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索。他本来能够写出更多不朽的作品,只可惜,太拼命了,只活了短短42年。也就有了今天的话题:什么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活法。
如果给对人生影响最大的事情排个序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同意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了健康,其实什么也就都没有了。可是有些人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颠倒了这个顺序,通常会把自我价值的实现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为此而不惜牺牲健康。这就是路遥的悲剧所在,也是许多精英中年夭折的原因所在。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活出精彩来,活出价值来,活出幸福来,应当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课题。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我们才能学会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断、舍、离,把我们有限的时间资源效能最大化。让我们远离压力,远离无聊,远离痛苦,活出人生应有的幸福感来。
首先,我们要学会“断”。断什么?断掉一切不利于健康的东西,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妄想。美国作家索罗早在十九世纪就告诫人们,生活的真谛是简化,简化,再简化。这个简化就是断。
其次,要学会“舍”。舍什么?就是学会时间管理,把有限的时间运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能顾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要捍卫我们的时间,对时间进行排序,选择我们真正想要的和真正重要的事情,同时也要放弃一些琐碎的事情。
再次,要下决心“离”。离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离开压力,离开负面的东西,离开对物质的迷恋。心理学家蒂姆卡色通过研究指出:时间上的充裕比物质上的富裕更能带来幸福感。
人们通常认为,压力越大就越能激发潜在的创造力。但是,心理学家特里萨阿马布勒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枪口下的创造力》就打破了这样的理论。他指出,枪口下的创造力通常只会遭到枪毙的命运。虽然时间压力会让人们做的更多,实际上压力下创意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努力工作固然是成功的必然要素,但是太拼命工作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时间上的压力会给我们带来挫折感,而当我们受挫或者经历其它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的思路会变得狭隘、短视,渺小和缺乏创造力。阿马布勒还解释了一种叫做“压力赎罪”的现象,那就是受损的创造力在压力过后仍然保留着,并且会渗透到以后的生活中。
要学会享受生活。俗话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有的时候,少做一些事情,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成果。生活是一根平衡木,每个人都需要在健康、成就和自由之间学会掌握属于自己的平衡模式。要让生活慢下来,即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在狼吞虎咽的情况下,也无法充分尝到其中的美味。做事的道理也是一样,数量会影响质量。品酒专家绝不会一口喝的太多,若得到其中美味,需要先闻,然后品尝,然后回味。这都需要时间的。要成为生活的鉴赏家,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时间就是我们所需要的。